动物疫病肺线虫病
肺线虫病
肺线虫病(蠕虫性支气管炎、蠕虫性肺炎)是由线虫感染而引发的肺部疾病。病原包括牛和鹿胎生网尾线虫、驴和马安氏网尾线虫、绵羊和山羊丝状网尾线虫、毛细缪勒线虫、猪圆线虫、犬奥氏奥斯勒线虫以及猫奥妙猫圆线虫。其他线虫感染也有发生,但很少见。
流行病学
胎生网尾线虫常流行于欧洲西北部,是引起青年放牧牛群大规模暴发蠕虫性气管炎或肺线虫病的病因。最近报道认为,老龄牛也有发病。绵羊和山羊的肺线虫——丝状网尾线虫存在于澳洲、欧洲和北美洲,但地中海一些国家发病较多,虽然其致病性相对较弱,但也会造成经济损失。安氏网尾线虫能引起马剧烈咳嗽,但因为在马类中不常见(驴除外),所以与其他能引起咳嗽的呼吸道疾病鉴别较困难。毛细缪勒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通常对绵羊无致病性,但能使山羊表现出严重症状。在许多国家还存在其他些肺线虫引起不同动物的零星感染。
图1胎生网尾线虫成虫
(1)网尾线虫属成年雌虫在支气管中产下虫卵,这些虫卵可在支气管中孵化(胎生网尾线虫),也可随痰咳出后被吞咽,然后在粪便中孵化(安氏网尾线虫)。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初期幼虫最快1周就能在动物粪便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但在北温带的夏季,也需要2~3周,方可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虫一旦发育具有感染性后,能通过粪便向周围环境机械性传播,对于胎生网尾线虫,能通过粪便中的水玉霉孢子进行扩散。一部分感染性幼虫能在草场越冬,但如果天气很冷,大部分幼虫会死亡。感染携带线虫的动物是每年新感染发生的主要来源,越冬的幼虫也是感染的另一来源,在一些国家,甚至是主要来源。因为胎生网尾线虫对牛的危害最大,所以对其研究较多,大量观察也表明,胎生网尾线虫对其他动物也有一定危害。动物在初次大量接触感染性幼虫后即可表现出临床症状,疾病的严重性及免疫反应的强度与摄入的虫卵量有关。牛和绵羊常于初到牧场的第1个季节发病,但据报道,老龄牛发病数也在增加,这主要归因于这些老龄牛在年轻时曾施行过一些有效的驱虫预防措施。因马的感染需经驴传播,所以初次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动物。一旦发生过感染,成年动物能逐渐对更严重的感染产生免疫,但这些亚临床感染的动物也会成为传染源。偶尔情况下,原先受过感染的成年动物或畜群已有1年以上再也没发生感染,这时动物机体对丝虫免疫力逐渐减弱,当再次接触大量感染性幼虫后,还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在欧洲一些国家,牛常在冬天进行舍养,放牧时间从4月末或5月开始。初次感染常发生于6月中旬和7月末,但对于原先没接触感染的犊牛,其感染最严重期为8月至10月初之间,那时第二代感染性幼虫已在牧场中大量繁殖。
图2原圆线虫
(2)其他线虫其他线虫只能引发零星的疾病。因为他们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或非放牧动物。猪圆线虫需要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因此感染只局限于能接触牧场的猪,并且对于有机化养殖的农场更易发生。车细缪嘞线虫及红色圆线虫需蛞输或蜗牛作为其中间宿主,绵羊和山羊采食这些宿主后受到感染。猫感染奥妙猫圆线虫需食入一些如鸟或啮齿动物,而这些鸟或啮齿动物先前吞入过作为深奥猫圆线虫中间宿主的蛞输或蜗牛。成熟的奥氏奥斯勒线虫常定居于犬气管结节中,并在此产卵和孵化。仔犬常通过睡液(舔舐哺乳母犬)或感染犬的粪便而被感染。嗜气毛线虫虫卵随食物或饮水进入猫体内,完成一个直接生活史。
发病机制
肺线虫的致病作用与其在呼吸道中的感染部位、动物摄入感染性幼虫的数量及免疫状态有关。在胎生网线虫的潜伏期,幼虫发育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使支气管发生堵塞,从而引起呼吸道不畅和末梢肺泡塌陷。一般表现为中度的临床症状,当大量幼虫感染时,动物在潜伏期可能因严重的间质性肺气肿而死亡。
在明显期,定居于肺段支气管和肺叶支气管的成虫能引起支气管炎,常在支气管壁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管腔内可见细胞性渗出物、泡沫性黏液及成虫。支气管中的异物刺激还可引起明显的咳嗽,整个反应过程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在明显期,由于虫卵及第一期幼虫被吸入肺泡及支气管,主要引起慢性、非化脓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肺炎。一般出现于肺后叶;分布广泛时病情严重;并发支气管炎时则可引起死亡。并发间质性肺气肿、肺水肿及继发感染则可使死亡增加。存活动物体重明显下降。
明显期结束后存活下来的动物(胎生网尾线虫约需2~3个月),在随后4周内排出大部分或几乎全部的成虫,细胞性渗出物消散。如果受损伤的肺脏不继发感染,大部分在转归期康复。少数病例在转归期临床症状加重,这是因为出现了以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弥漫性增生性肺泡炎。其原因不明,但已发现,持续使用驱胎生网尾线虫药(大环内酯、多拉菌素、依立诺克丁、莫昔克丁)的牛极少出现症状加重。
丝状网尾线虫感染与胎生网尾线虫相似,但很少并发间质性肺气肿。安氏网尾线虫感染时以支气管病为主;驴或马驹肺泡产生反应时,由于小支气管间歇性阻塞,常出现肺叶区过度膨胀。
其他肺线虫感染的致病作用基本相似,但一般不出现如此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因为虫体在肺脏定居受到较多限制的缘故。有些肺线虫感染明显期及相关病变可持续4个月以上(如野猪后原线虫和奥妙猫圆线虫,甚至有的还可持续2年以上,如毛细缪勒线虫。猪感染野猪圆线虫的病变为局部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并出现相关的肺泡过度膨胀,而且一般在肺后叶边缘,其显著特征是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有明显的黏液细胞增生。明显期临结束时成虫被杀死)形成灰绿色淋巴小结(2~4mm),光镜下可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中心,外周围绕着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结节中有死亡的虫体片段。
图3肺泡和细支气管中均有肺线虫寄生,细支气管外围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小结
毛细缪勒线虫和红色原圆线虫感染时,针对细支气管和肺泡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幼虫产生反应,主要出现慢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肺炎。周围的巨噬细胞、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炎性细胞,在肺后叶背缘胸膜下形成灰色或灰黄色斑块(1~2cm),也会出现较小的(1~2mm)绿色结节状损伤。绵羊感染时,这类病变对绵羊的影响很小,可能主要是肺后叶背缘胸膜下未明显受损之故。这种感染是肺线虫致病谱中最轻的一种。
猫感染猫肺线虫后,肺后叶有肉芽肿肺炎结节区,如果已经完全扩散,临床表现则很明显,偶尔可以致死。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肺动脉及小动脉基质平滑肌肥大和增生,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黏膜中形成的欧式类丝虫结节强烈刺激呼吸道,出现持续性咳嗽。嗜气毛细线虫感染会引起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以前未感染过的成年动物,感染后产生的病变和发病机制与幼龄动物相似。而有一定免疫力的成年动物再次感染寄生虫(如成年牛的蠕虫性支气管炎),则能导致不同的病变。由于免疫反应不完全,许多幼虫在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中被杀灭之前就侵入到肺部。在终末细支气管未被杀灭的幼虫可侵入到支气管并引起支气管炎,其特征是在支气管壁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管腔有黄绿色的渗出物,主要成分是嗜酸粒细胞、其他炎性细胞及寄生虫碎片。如果形成大量结节并出现广泛的嗜酸性支气管炎,则可引起严重临床症状,这也是造成再次感染的原因。
临床表现
肺线虫感染的临床表现为中度咳嗽,咳嗽频率稍有增加;或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咳嗽,呼吸紊乱,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增重减轻,泌乳减少,牛、绵羊及山羊在并发感染时体重下降。各种动物均有明显的亚临床症状。
牛表现最为一致的症状是呼吸急促和咳嗽。最初为呼吸快而浅并伴有咳嗽,运动时加重。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动物站立时头往前伸,张口和流涎,出现厌食并迅速消瘦。支气管分叉处肺音特别明显。成年奶牛的产奶量严重下降,肺后叶有异常肺音。成年奶牛在秋季常出现再次感染,尽管症状比初次感染轻,但仍有广泛性咳嗽、呼吸急促及产奶量明显下降等症状。
绵羊和山羊感染丝状网尾线虫时症状与牛相似。毛细缪勒线虫或红原圆线虫一般不引起绵羊的肺部症状,但毛细缪勒线虫能在山羊引起与丝状网尾线虫相似的症状。安氏网尾线虫可引起老龄马的咳嗽、呼吸急促及消瘦,但马驹或驴则很少出现上述症状。
猪感染后圆线虫的主要症状是持续咳嗽,并可能转为阵法性。
猫和犬分别感染猫肺线虫和奥氏奥斯勒线虫时,可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肺线虫感染一般不会使家畜死亡,但小猫感染后常引起死亡。
图4支气管内充满大量丝状网尾线虫,呈支气管肺炎变化,支气管壁增厚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在粪便中发现第一期幼虫及对同群动物进行剖检可以做出诊断。支气管镜检及X线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在潜伏期和转归期,粪便中没发现幼虫,通常在再感染时也不会发现幼虫。一些实验室已应用ELISA对丝虫进行检测。该方法主要用于筛查隐性感染的病牛,而很少用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疾病暴发初期,幼虫数量可能很少。利用适当的盐溶液作粪便浮集,大多数都可检测到第一期幼虫或幼虫卵。对马进行支气管灌洗能诊断安氏线虫的感染。改良的贝尔曼法是一种检查幼虫的常规方法:用卫生纸或奶酪布包裹25~30g粪便,悬浮或置于装水的烧杯中。4h后取烧杯底部的水进行检查,严重感染时30min内即可检测到幼虫。在宠物和马,因为感染率相对较低,所以一般要在抗生素治疗无效之后才会怀疑该病。在感染明显期,支气管中很容易发现网尾线虫及猪圆线虫的成虫。在肺线虫感染的其他阶段(或其他肺线虫感染时),需对病变的支气管黏膜作涂片或组织学切片检查,以便进行确诊。
支气管镜可检查奥氏奥斯勒线虫结节,也可收集气管冲洗物(犬和马),检查虫卵、幼虫和嗜酸性粒细胞。
剖检时应注意气管,尤其是气管分岔部的检查,以确定奥氏奥斯勒线虫及其引起的病变。
治疗
牛常用苯并咪唑(苯硫哒唑、奥芬哒唑、丙硫咪唑)和大环内酯类药(伊佛霉素、多拉霉素、依立诺克丁、莫昔克丁),他们对各阶段的网尾线虫均有效。上述药物对绵羊、马及猪的肺线虫也有效。左旋咪唑常用于牛、绵羊和山羊,但用药2周后需重复用药,因为其对早期幼虫的作用较小。苯硫哒唑和美倍霉素已成功应用于抗猫肺线虫。上述两种药物对犬奥氏奥斯勒线虫的感染疗效并不理想,但有证据证明,延长苯硫哒唑及丙硫咪唑的治疗时间效果很好。猫嗜气毛细线虫同样较难治疗,但据报道,用左旋咪唑5天1个疗程,共进行3次,每个疗程间隔9天,已取得成功。
放牧的家畜应转入舍内进行治疗,并发感染的家畜也需要采取辅助疗法。
控制
控制畜群肺线虫感染主要依靠免疫接种或驱虫药。欧洲已有口服的胎生网尾线虫(北欧)和丝状网尾线虫(南欧)疫苗。这两种疫苗每间隔4周口服2次,至少要在放牧或接触传染源前2周完成免疫。合理的使用疫苗能预防本病,但有些免疫过的动物可能会出现轻度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分泌出的幼虫会造成进一步感染。随着长效驱虫药的出现(如:伊维菌素、多拉菌素、莫昔克丁、依立诺克了),驱虫预防已得到有效实施。在放牧季节可进行2或3次驱虫,具体免疫接种时间需根据当地放牧情况和线虫流行情况而定,这不但能有效驱虫,还能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并刺激畜体对寄生虫产生免疫力。当感染(尽管不是太严重)发生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可控制胎生网尾件虫。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控制胃肠道寄生虫方面使用最为普遍。其他零星散发感染,可通过避免将马与驴一起放牧,猪采取舍内圈养,山羊和绵羊分开放牧等饲养管理措施来防控。
汇编
销售公司刘俊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或
- 上一篇文章: 艾滋病在澳洲终结了肺癌也能治好了
- 下一篇文章: 透析病人怎么多活几年来学学病友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