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零一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医案一零一
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愈反复夜间胸闷、憋气10年案,加重1周案
关键词: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证;“喘不得卧”;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10余年顽疾4剂而愈!
党某,女,63岁。初诊日期:年10月23日。
主诉:反复夜间胸闷、憋气10余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约10余年前出现夜间3-4点发作胸闷、憋气,每2-3天发作1次,伴有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约半小时缓解,后不能入睡;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疗。1周前患者胸闷、憋气加重,每夜均发作,为求诊治,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胸闷、憋气,每天夜间3-4点间必发作,伴有心前区疼痛,以胀痛、闷痛为主,持续约半小时缓解,后不能入睡;双耳耳聋;脾气急,大便干,1-2日1次,夜尿3-4次,有尿频尿急,尿不尽。
查体:舌暗红,苔黄厚腻,有液线,脉细滑。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及“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方证是:喘憋,不得卧,吐黄脓痰。本案患者夜间出现胸闷、憋气憋醒,后不能入睡。符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是:胸痛,以闷痛或胀痛为主,胸中气塞痞满,或痛连胁下,自觉有气向上窜至咽喉,劳累后加重。本案患者胸闷,伴有心前区疼痛,以胀痛、闷痛为主,脾气急,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故辨为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胸痹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治疗: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葶苈子18g,大枣12g,枳壳20g,厚朴20g,
薤白25g,瓜蒌15g,桂枝5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
二诊:患者诉“中药挺管用”,服药后一天比一天好,服用4剂药后胸闷、憋气即愈,仅今日上午(年10月30日)因紧张发作胸闷、憋气1分钟,程度很轻,很快缓解。服药前有盗汗(年开始),汗出使前胸后背湿透,服药4天后盗汗亦愈,口干好转。嘱患者继服原方7剂巩固疗效。
按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燥,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及“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清·陈修园言:“此言肺痈始萌,病势渐进,当以此方乘其未集而击之也。”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中说:“葶苈味苦气寒且孟夏凋谢,其性主降阳分之气,而尤能驱水逐湿。夫喘则肺满,苦以坚之;喘则肺热,寒以敛之;又喘则肺气上浮而痰涎阻塞,则降浮祛沫,又所必需矣。然则舍葶苈其谁属哉!但苦寒降散之性,其势易于趋下,恐失肺家部位,故以甘浮粘缓之大枣先作汤液,而纳丸其中,其意欲抬高葶苈,而使徐徐坚收下散耳,又岂止以甘缓之性坚制其刻削而已乎。葶苈熬黄捣研则香同芝麻,投肺之所好也。纳药枣汤合煮而连渣顿服,使胃中药满,而易输于肺也。仲景之精意何如哉。”又言第二条:“此就前条喘不得卧,而申言肺痈之全症也。胸胀满已见,肺主周身之气,肺肿而治节不行,故一身及面目浮肿矣。鼻塞……谓肺肿而息道不能从鼻呼吸之义……清涕出者,失提挈之权也……不闻香臭者,失感通之应也……咳者,肺之遁声;逆者,肺之窘气。肺窘而遁,则逆且咳矣……此处之言上气,谓肺叶肿重,肺管不能纳气以下运,如有气上塞之象,犹云气高气浮之谓……气阻则喘,痰壅则鸣,气道狭则迫,肺管肿则塞。全症如此,葶苈大枣汤之泻肺可缓乎哉。”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亦言:“肺痈喘不得卧,肺气被迫,亦已甚矣,故须峻药顿服。以逐其邪。葶苈苦寒,入肺泄气闭,加大枣甘温以和药力。”笔者临床体会到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方证是:喘憋,不得卧,吐黄脓痰。本案患者夜间出现胸闷、憋气憋醒,后不能入睡。符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方证,故用之以泄热顺气平喘。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心中痞气,气痹而成痞也;胁下逆抢心,气逆不降,将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结之气,否则速复其不振之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和人参汤方异而所治症同,对此,清·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中说:“证有久暂,病有虚实也。假如气果有滞,上焦痞满,下气亦上逆,不得不于通痹药中加降气消满、调和荣卫之药也。若夫病久而中气大虚,宗气不利,时时满,或从胁下抢心,不用甘温,必不足以益中州之气,不用辛散,且不足以破凝滞之阴。气足而清者自升,浊者自降,将结去而抢消矣,又何痹之有焉。”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认为:“前汤是治全症之方,后汤是单治胁下逆抢之方。又曰:服前汤而留气已散,痞结已开,后汤所以愈痹,而为善后之剂也。”清·吴谦《医宗金鉴》说:“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虚者用人参汤主之。”
综上所述,此二方同治一病,前者破气降逆,后者温中补气,一祛邪之实,一养阳之虚,临床需辨病之久暂虚实而用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可以总结为:胸痛,胸中气塞痞满,胸胁胀满,或自觉有气从胁下向上窜至心胸或咽喉,生气后加重。本案患者胸闷,伴有心前区疼痛,以胀痛、闷痛为主,脾气急,符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故用之以散气消痞。
结合文献记载,葶苈大枣泻肺汤宜顿服以泄邪气,临床或可一试观察疗效。
方证总结
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方证是:喘憋,不得卧,吐黄脓痰。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证可以总结为:胸痛,胸中气塞痞满,胸胁胀满,或自觉有气从胁下向上窜至心胸或咽喉,生气后加重。
纪实:何庆勇主任医师《伤寒论》传承弟子班第2次集训(山东,共8次集训)
医案一百:2剂而愈的疗效:经方治愈反复头晕3个月,加重1周案
《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高级培训班(河北第一期第2次集训)
限时免费直播课程——《炙甘草汤与疑难病的治疗》
医话:唐代一两相当于14.克
何教授新书推介:名方·名医临证集
以上内容来源于何教授新书《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方证辨证解伤寒》
“白夜”系列二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另有新书可以加购!
淘宝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国荣耀医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心内科。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针对《伤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病—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临床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黄,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扫码- 上一篇文章: 学霸讲解6分钟就掌握肝炎肝硬化知
- 下一篇文章: 病理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