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下来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治什么病
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葶苈大枣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治支饮不得息者。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本肺中蓄热,生痈化脓,治当取苇茎汤等清热败毒排脓,若脓液蓄聚,阻滞肺脏通气功能,导致“喘不得卧”,就要取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气高满。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中有病理产物脓血痰水,故胸满而胀,肺气不通条水道,导致一身面目浮肿,鼻为肺窍,肺壅塞不通,故鼻出清涕,嗅觉丧失,机体欲排痰浊,咳逆气喘作,喘而痰鸣,迫塞非常,还得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平喘。
《本经》言葶苈子:“味辛,苦,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本经疏证》认为“自上抵下通达远急,又何忧于症瘕不消,积聚不散,结气不化,饮食无停滞?”,综合分析之,见葶苈子所治主要在于“喘不得卧”,“喘鸣迫塞”,因其破坚,通利功效,泄可去闭,故可破通肺中痰饮阻滞,恢复肺脏通气功能,为急治肺脏功能障碍,乃至于心肺功能衰竭之上品药。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不得息是因饮阻胸膈,痰涎壅塞,导致肺气不通利,胸闷咳喘而呼吸困难,即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水饮支撑在胸膈谓之支饮,师言:“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倚息就是不得躺下,因短气不得卧,半靠而喘息,这些在肺脏疾病产生诸多痰涎时可以见到的表现,若“其形如肿”,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今天肺心病乃至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见水肿,其描述当指此言,故葶苈子当为利尿、强心之药。
此汤用大枣十二枚,葶苈子“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汉代弹子到底有多大,无从知晓。考《千金方》“治月经不通: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纳阴中”。能纳入阴中者,直径当如土鸡蛋黄大小,则弹子当如此大,捣碎如泥有弹子大小的葶苈子剂量也该接近二十克,按汉制应为一两多,符合仲景用药剂量,此汤本为救呼吸急迫而设,顿服煎剂量如此多也该符合实际,用大枣煎水煮药,护脾精,缓药性。
“熬令黄色”,其实就是干炒之意。因葶苈子太小,不小心常会炒焦而丧失药性,故古医家有隔纸炒之法,但也不好掌握,现代医家常用平底锅在火上烧热,再放葶苈子于锅中,听有爆响之声,热度即合适,若无声,当继续加热,听有声音即下火,急速翻动,闻有香气冒出,颜色如老黄色或红棕色即可,用时捣碎入煎剂或丸散。
然历来有医家视为泻肺涤痰之峻药,不敢大胆使用,甚至视为虎狼,有高校教材也谓“为泻肺剧药”,“久服令人虚”等。其实,视葶苈子如虎狼者当思之,临床实践证明,葶苈子并非人言如此之猛烈,胸中有水饮而呼吸急迫,泻肺平喘自当可建厥功。
《本草经疏》谓:“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膀胱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记”,就是说只要是实证,就可放胆用之,涉虚者,应当在辨证用药基础上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谷一伴读第六章第一节CT影像诊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