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获终身呼吸成就奖为学科为医
本报记者邢英刘金
8月30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在苏州正式拉开序幕。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中华医学会纪委书记顾法明、江苏省医学会会长王咏红和副会长胡寅、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谭伟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荣昌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等国内外呼吸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陈荣昌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呼吸疾病是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在我国尤其为重,若将肺癌、肺结核等计入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负荷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均居第一位。同时,由于吸烟、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慢阻肺、哮喘、肺癌等重大呼吸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有效应对上述重大疾病,解除老百姓疾病痛苦,我们需要齐心协力,加强合作!
开幕式上,CTS三大重量级奖项颁授、国家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项目颁发证书以及“缅怀·勃发纪念演讲”环节等三大亮点更让人对呼吸学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CTS三大重量级奖项揭晓“为奖掖学科人才,扩大学科影响力,推动呼吸学科发展,经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会决定,自年始设立终身呼吸成就奖、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奖,以奖励在呼吸领域做出重要学术贡献的中国学者”,李为民教授在主持表彰颁奖环节时说道。据悉,呼吸学术奖共评选出“终身呼吸成就奖”1名,“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2名和“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奖”82名。
①王辰院士获得年度“终身呼吸成就奖”
(钟南山院士和顾法明先生为王辰院士颁发“终身呼吸成就奖”)
评选标准(满足下列两项条件中一项)
第一项:满足下列所有条件:获得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在呼吸病学领域做出重大科技贡献;引领中国呼吸病学发展;提升中国呼吸病学界的国际地位;在医学界和社会上具有广泛和重大影响力。第二项:以呼吸病学领域成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内外崇高奖项。
获奖感言:每个人都要学会跟团队共事,跟大家一起才能够有胜算,才能够成功!感谢我的老师和团队、呼吸界同道们一直以来的支持!——王辰院士
②王辰院士和曹彬教授荣获“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
(陈荣昌教授和瞿介明教授为王辰院士和曹彬教授颁发“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
获奖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7月委托权威检索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遴选出年8月-年7月的《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项目一项:“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以排名前二十五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获奖人是王辰院士、曹彬教授。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学会给我这样一个殊荣。刚才王辰院士也谈到,任何一项成绩离不开团队工作,我非常有幸参与到李兰娟院士和王辰院士领衔的科研工作当中。今年恰值流感百年,也是SARS15周年,我们医生不是战神,我想说我们白衣战士应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应该多读书,多做临床,多做科研,取得重大研究突破时,再面临重大疫情,我们就有了武器,既可以保护患者,又可以保护自己。——曹彬教授
③82人荣获“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
(“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代表上台领奖)
评选标准:研究在中国大陆完成,论著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大陆学者。且满足下列至少一条:单篇全文论著影响因子10(论文发表当年公布的期刊影响因子);截止到本年度7月底被SCI引用累计超过次。
获奖感言: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诸位获奖者发表感言。特别感谢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设立这个奖项,这既是对临床科研工作者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方向起到非常好的激励和指引。——应颂敏教授
2.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阶段性工作进展(三级、医院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优秀单位、达标单位、培育单位共家单位代表与项目组专家合影)
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是推动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建设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开幕式上,王辰院士介绍了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进展。
从年11月开始,项目历经了前期六轮筹备会议后,于年3月31日正式启动。年5月10日,三级和医院PCCM科规范化建设标准正式发布。
项目启动至今,已组织0医院的科室主任进入临床教学力量雄厚的7医院进行为期1周的参观学习,协助其规范PCCM科管理和建设,并在参照建设标准进行自筹自建后提交认定申请。
据王辰院士介绍,截至8月24日,全国共有家医院申请实地认定。项目组共派出位认定专家、人次进行实地认定,共实地认定家医院(三级家,二级29家),覆盖28个省级地区。
年8月26日,项目组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医院提升医疗防治能力和人员的规范化培养能力。
医院提出的关于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王辰院士也在报告中进行了解答。王辰院士表示,下一步,项目组将对认定专家进行培训,重点推动医院PCCM科规范化建设,并建立鼓励机制(有强烈意愿的单位可直接进入培育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进步大者可酌情在正式认定中加分),以扩大培育单位范围。
3.缅怀前辈,勃发奋进(徐永健教授演讲缅怀段生福教授)
在开幕式历年保留环节“缅怀与勃发纪念演讲”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徐永健教授,缅怀了他的老师——我国呼吸病学事业发展的杰出推动者段生福教授,回忆了段教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业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会团队表演了原创诗朗诵《呼吸梦,中国梦》。
段生福教授(9-)是山西临汾市人,历任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医院呼吸系疾病研究室主任,武汉市结核病院内科主任,他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一届编委会副总编辑。
段生福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曾不顾大雪天道路结冰、出行不安全,坚持在尽快赶赴外地救治患者;还曾到产生轻生念头的患者家中,与其拉家常、谈心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20世纪70年代,段生福教授和同事们积极开展“呼吸四病”防治研究工作。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他经常骑自行车深入到工厂、农村和街道进行调查研究,对“呼吸四病”尤其是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当时较为艰苦的研究条件下,段生福教授先后组织成立了湖北省肺心病协作组和中南五省肺心病研究协作组,他组织开展的“呼吸四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调查人数高达10多万人,通过防治研究使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20世纪80年代,段教授带领团队采用右心漂浮导管直接检测技术对较大样本的慢阻肺患者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
年6月,段教授的胸片上发现了一个结节影,他马上就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说,“我已经68岁了,虽然开刀可以多活几年,但躺在病床上就做不成工作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开刀,多工作两年”。从此,段教授更加勤奋地、夜以继日地工作:实施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承办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编写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直到病魔使他完全不能工作为止。
徐永健教授在演讲中说: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段生福教授为代表的先辈们的这些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一个人、一个科室、医院、一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精神。徐永健教授希望广大呼吸学界同道能够继承优秀精神,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会代表集体表演“勃发朗诵”——《呼吸梦,中国梦》,朗诵稿为青委会团队原创)
(《中国医学论坛报》)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学姐笔记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附
- 下一篇文章: 络泰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