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为何总在夜间发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在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在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冷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很多肺心病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感觉白天的时候还勉强能顶得住,怎么一到晚上就出现明显咳嗽,呼吸费劲了呢?有时候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后症状才可逐渐减轻。
很多迷信的患者,在无法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某些现象时,就将其归为邪孽作怪。其实,当了解了肺心病的发作机制之后,上述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肺心病患者存在肺部基础病变,当病变发生在细支气管时,小气道因为炎症刺激,气道被堵塞或者是容易塌陷。患者在呼气的时候,气道收缩,小气道变得更加狭窄,甚至完全堵住,因此一部分二氧化碳无法正常排出,滞留在肺泡中,肺泡压力增大。肺内高压使得患者缺氧症状更加严重。这既是肺心病患者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1为何总在夜间发作或加重?
在夜晚睡觉时,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气管收缩,分泌更多的致咳嗽物质,导致咳嗽明显;
第二个原因是,肺心病发展至心脏功能不全时,患者往往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增大心脏的“负荷”。在夜晚睡觉时,患者采取的是平卧位,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总量与站立时相比,明显增多,使肺部淤血加重,再加上膈肌上抬影响呼吸肌的呼吸运动,因而肺心病患者更容易在夜晚睡觉时出现上述症状或者是加重。
第三个原因是,肺心病患者因为肺部长期慢性缺氧,并且有二氧化碳潴留,控制不当会出现心力衰竭。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超过80毫米汞柱的时候,呼吸中枢会被抑制。呼吸中枢对肺淤血引起的轻度缺氧反应迟钝,因此患者会出现夜间憋气。
如若出现以上症状,表明病情趋重,医院检查诊断治疗。
2那么,平时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预防和避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肺心病患者应严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要加强锻炼,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练习深呼吸,吹口哨,缩唇呼吸,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增加肺活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防止冷空气刺激;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
二、注重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排出黏液痰液。痰液堵塞不仅占据呼吸道,影响患者通气换气,还有可能滋生细菌并扩散感染。及时排出黏痰,可疏通气道,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感染几率,减少发病。
三、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排出二氧化碳,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
四、加强饮食调养。肺心病患者呼吸所消耗的能量要比正常人大,又因内脏淤血、水肿而食欲差,吸收又不佳。所以,多数病人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感染,加重病情,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调节肺心病的饮食营养是十分重要的。应给病人以优质蛋白(蛋、奶、鱼等)及富含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水果和蔬菜等),不要过度限盐,因为低盐可加重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加重营养不良。但有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控制食盐量,以免加重呼吸和心脏负担。
肺心病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疾病的缓解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进行耐寒和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正性肌力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 苦寒文弱爹,病娇上进娘,冲动弟弟能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