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患癌去世后,作为医生的我有7点感悟,
岳父去世1年了。岳父从年元旦患癌,到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时间。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基本上是亲身经历,因此感悟颇深。
本文作者:谢广伦,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行政主任
感悟一:肿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岳父在年12月底发现得了胃癌。
怎么发现的?晚上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但是他晚上没有告诉我们,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我们上班时发现他房间开着灯,一问才知道腹痛了一夜。
作为医生的职业敏感性,不顾他说的“估计是昨晚吃坏了肚子,已经吃了药,现在好多了,歇歇就好了”,医院做胃镜、CT。
结果出来:胃癌!不过还好发现的早,属于粘膜下胃癌,可以手术根治。
后来我想:要是真的依了他说的,“歇歇就好了,过一段时间再说”,会是什么情况呢?
感悟二:父母的病情,子女一定要如实告知,否则更影响治疗。
检查结果出来后,他的四个儿女齐聚我家,商量两件事情:
1、要不要如实告诉他的病情?他能否承受得住这么大的打击?
2、要不要手术?他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平时肺部情况就不太好,一天会吸两个小时左右的氧气,这么大的手术,他能否承受得了?
最终决定:如实告知!手术!
基于两个事实:1、他是医生,即使想瞒他也瞒不了一世;2、作为专业医生,我对他进行了术前评估,认为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如果现在有手术机会不手术,以后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悔之晚矣。
最终我和岳父沟通病情。我问他“你知道你检查结果怎么样”的时候,他的回答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我是不是胃癌?是不是已经多处转移没多长时间可活了?”
当我把所有检查结果都拿给他,告诉他病情比他想象中轻得多,是胃癌,但属于早期,还可以手术的时候,我看到他明显松了一口气。通过简单沟通,他很快同意了我们的治疗建议:住院、准备手术。
为了怕父母知道得了癌症,太多人总是千方百计想隐瞒,不告诉父母,实际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里。他们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你不告诉他,他就会胡思乱想,反而不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进行。
感悟三:消化道和呼吸道癌症,和生活习惯确实密切相关!
岳父患癌时七十多岁,本身属于癌症高发年龄,同时吸烟史四十多年,虽然后来因为慢支、肺心病停止吸烟已经有10年,但还有两个高危因素:特别喜欢吃腌菜;爱喝点小酒,每天不断,虽然不多,但加上年龄、腌菜和吸烟的影响,因此患癌风险确实比普通人大得多。
感悟四:肿瘤病人饮食和营养真的很重要!
回顾岳父从得病到去世,很重要的一个不足,就是对营养重视的还是不够。几次肠梗阻和状态恶化,导致了最后的去世。
主要问题就在于一旦天气暖和他的情况也好转,就执意非要回老家住。但在老家只有岳父岳母两个老人,饮食、营养都达不到要求。
回顾起来,岳父最终出现问题,和这个有着密切关系。
感悟五: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去世时子女都在身边,不留遗憾。
在岳父患病的三年多时间里,子女一直照顾得很好。去世的时候,子女都围绕在身边,他在最终弥留之际,也说没有遗憾。而在他去世之后,我们之间谈起他,虽有不舍,虽也免不了有一些小的遗憾,但因为大家都是尽心尽力,因此也都没有特别多的愧疚。
我们常常讲的“安宁疗护”、“生死两相安”,在他身上也算是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
感悟六:子女多在照顾老人的时候真的优势很大。
岳父有四个子女,这几年先后将近10次住院,除了做手术那几天大家全部都在,其余时间每次住院基本上都是几个子女轮流请假看护陪护,因此虽然都很辛苦,但大体上每一家都可以将假期限制在1周左右的时间。
感悟七:学医的家庭,在生病时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尽管岳父这几年先后因为手术、肠梗阻、带状疱疹和肾衰等原因先后大大小小住院将近十次,我们做晚辈的也是照顾的疲惫不堪,但是相对没有学医的家庭来说,我觉得还是好了很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医院李高峰教授到市二院举行肺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