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2016专访王广发教授中国介
在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会议现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教授就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等话题与丁香园分享了他的观点。
近年来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发展迅速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立了介入呼吸病学组,这标志着从事介入呼吸病学的医生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开始向「正规军作战」进行转变。此外,我们对于介入呼吸病学的视角,也从原先的「管状视野」逐渐向「全方位视野」发展。
介入呼吸病学从单一技术向全面技术发展,其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镜技术的普及率得到较大提高,在处理疑难中心气道狭窄方面非常有价值。
(2)对于良性病治疗的认识误区得到纠正。金属支架治疗作为临床最后的考虑,不再作为永久性治疗方式;同时不再使用广泛烧蚀的方法,减少肉芽肿的生成。最近发展的硅铜支架、冷冻疗法在良性病导致的气道狭窄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进展。在钟南山院士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国内第一个随机对照的支气管介入单向活瓣治疗肺气肿的临床研究。目前研究已进入尾声,第一批最新数据在本次会议上进行发布。
此外,国际上研发的新技术,例如气道内超声技术、导航技术,以及最近出现的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取样术,也已经在我国引入并开始使用。
这些发展成就代表着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已逐渐跟上国际潮流。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介入呼吸病学临床诊疗规范化有待提高
虽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最高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比较接近,甚至有的方面几乎同步,但是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其中最大的缺陷是规范化程度较低,这不是说某个中心的规范化较低,而是全国的规范化还有很大差距。
这些差距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生培训不均衡相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陆续改善这些情况。
目前就肺癌而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还相当滞后。现在临床上存在大量的中心气道狭窄的患者,就是因为没有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这种状况要得到扭转,就需要把更多精力用在早期肺癌的发现、诊断和治疗上。腔内或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应该纳入未来发展范畴之内。
2.介入呼吸病学领域需要加大创新
此外,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
虽然现在在支架的研发上我国有独到之处,例如,可取出的带金属线的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以及超细推送器的支架。但是,现阶段我们更多的新技术还是来源于国外。
我们需要利用目前所拥有的大量资源,与国外加强科研合作,同时重视研发、应用和市场的关系。未来应加强临床和产业界的合作,把我们提出的创意和想法,较快转化为产品推广出去,这样才能在世界学术的舞台上获得更高的地位。
3.培养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有生力量
介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支气管镜技术,一定要把基础内镜做好,才能做高精尖的技术,现在我国尚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培训,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从现在做起。
从年起,介入呼吸病学组在全国各地开展了非常多的培训班,影响很大并吸引了大量呼吸科医师鐧界櫆椋庝骇鐢熺殑鍘熷洜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敤浠涔堣嵂
- 上一篇文章: 宜昌3大医院最新最全专家门诊一览表,拿走
- 下一篇文章: 大数据去年宜昌看病最便宜的是这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