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转移疾病的急性肺栓塞和多发性肺结节
Karinabrüstle,KatharinaZachariassen,BartVrugt,ThomasFrauenfelder,WalterWeder,danielFranzen
本期负责人:医院肺移植科
翻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审校:廖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学科
短文
病例介绍:62岁患者,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伴体重下降收入急诊室,患者近2个月内体重意外下降8kg,既往史:因降落伞事故接受过脾脏切除手术,慢性丙型肝炎。无吸烟史,偶尔饮酒。近期因工作出差去过亚洲和南美洲。入院查体:血压正常,呼吸频率为25次/分钟。肺部听诊及其它体检均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炎性指标升高(白细胞计数14.7g/L,C反应蛋白87mg/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73g/L)和IgE水平升高(kU/L)。胸部CT提示急性段水平肺栓塞及多发不规则肺部结节(图1A)。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气道异常,如炎症或肿瘤样病变;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低年资医生评估:影像学表现类似转移瘤。病人存在多发结节、体重意外下降及慢性丙型肝炎病史,需要考虑肝细胞癌的肺部转移瘤或进展性肺癌。此外,最初检查发现肝右叶有一9x10cm大小、部分钙化的病灶。此后的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均匀,在V–VII段可见一不均匀的圆形病灶。相应的CT提示该病灶为囊性,囊壁有散在钙化。鉴于患者有热带地区旅行史,应和该地区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动物源性传染病及真菌感染相鉴别诊断。
胸外科医生评估: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应考虑与寄生虫感染相鉴别。然而,鉴于肺部广泛受累并且临床症状类似恶性肿瘤,应该首先考虑转移性肿瘤。同时,需考虑合并寄生虫感染的可能。鉴于支气管镜检查未能确诊,经过多学科讨论,决定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切除一枚肺结节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科医生评估:标本HE染色镜下表现为多灶棘球囊病灶,周边环绕栅栏状组织细胞(图1B)。囊周边可见肉芽肿形成,与邻近的肺泡组织形成分界。为了区分棘球蚴菌株,进行了EM2抗原抗体染色,结果显示囊的角皮层呈阳性染色,符合多房棘球蚴(图1C)。呼吸科医生评估:细粒棘球蚴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类的棘球属寄生虫,其次是比较罕见但毒力更强的多房棘球蚴。为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寄生虫在进入特定宿主的肠道前,以幼虫形态存活于棘球囊中。人类若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与动物皮毛密切接触,则可能成为其宿主。肺部是第二位常见受累的器官,其中双肺受累占所有肺部受累病例的5%-20%。棘球属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犯肺部。摄入的虫卵孵化后,可穿透胃肠道壁,通过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肝窦状隙的大小足以使得小的幼虫通过,幼虫进入肝静脉,最终到达下腔静脉、右心及肺部[1]。有的病例中有肺部侵犯而没有肝脏受累,提示棘球属幼虫可能避开了肝脏,通过胸导管进入淋巴管通路。膈肌受累则提示了另一条通路,肝脏上方的膈顶浸润、寄生虫通过膈肌进入肋间及胸骨旁淋巴管。尽管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侵犯,但却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在宿主体内迁移。棘球囊包括三层:外层的外膜层(也叫囊周层)和角皮层(也叫囊外层),角皮层能够阻挡细菌进入,并形成抵御免疫细胞攻击的屏障。有这两层的保护,使得和寄生虫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现象,仅在四分之一的棘球属感染病例中出现。其它寄生虫感染的表现,如白细胞增多,或血沉增快等也不会常规出现。内层,即生发层,由无菌液体组成。当包囊破裂时,具有抗原性的囊液会引发过敏反应。本例患者既往的脾脏切除手术,可能是导致其肺部少见的广泛受累的原因。既往曾有类似原虫感染的病例报道,在本病例中,这可以解释肺脏多叶、多发结节的原因。
影像科医生评估:尽管影像学表现可以导致误诊,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征象提示棘球属侵犯[2]。随着肺部包囊的增大,囊周和囊外层可有空气进入,在CT上呈“空气半月征”。随着囊内各层间的气体增多,可能出现“Cumbo征”或“洋葱皮征”。一旦囊破裂、囊液流出,囊内层塌陷并漂浮于残余的液体上方,可产生“睡莲征”。如果包囊侵犯细支气管,空气进入包囊,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圆形的、射线可穿透的“气泡征”。(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PET-CT可见破裂的囊代谢活性增强。血清的ELISA或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示棘球属感染。然而,假阳性可见于蠕虫感染、癌症和慢性免疫系统疾病。
胸外科医生评估:肺棘球蚴病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肺部病变的范围。如果包囊数量少且大部分位于肺脏外周,楔形切除手术是最佳选择。手术的优点是能够完整切除具有生发层的整个包囊。对于与紧邻支气管和中心性分布的包囊,可采取包括减压、药物注射及经支气管镜抽吸引流的治疗方法[3]。对于有瘘管形成,或者病灶范围较大但仍局限于肺脏局部的病例,可以选择肺叶切除术[2]。包囊破裂的治疗原则是外科手术。一般情况下,对于类似于本例这种病变广泛的病例,外科手术的风险太大。对于存在手术禁忌症,或者多器官受累、病灶广泛分布的患者,治疗的金标准方案是阿苯达唑。与其它苯并咪唑类药物相比,阿苯达唑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该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体内的葡萄糖吸收,导致细胞器退化、寄生虫死亡。尽管肺棘球蚴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多数可通过影像学发现,经胸腔镜下切除手术及后续的药物治疗预后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的并发症,如:包囊破裂入胸膜腔可以导致胸膜棘球蚴病,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炎[4];一旦囊液抗原激发了宿主免疫系统,继发的组胺爆发性释放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肺部包囊侵犯支气管系统后引起肺栓塞。棘球囊侵犯肺血管可导致机械性阻塞[5]。
呼吸科医生评估:本例病人给予了阿苯达唑mg,每日二次。而且,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3周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稳定(白细胞计数:7.41g/L,C反应蛋白:62mg/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7.41g/L)。继续给予阿苯达唑治疗,病人症状好转后出院。
知识要点:棘球属寄生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并且发病率每年持续增高。虽然每年新发的超过20,例病例大部分都在中国,但欧洲的棘球属感染率也在增加,这可能与都市化人口增长有关。肺部包囊侵入支气管系统后,棘球囊能够侵犯肺血管并导致机械性梗阻,从而产生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肺棘球蚴病可以导致广泛的肺部受累,类似转移瘤。既往的脾切除术可能是是肺部寄生虫病少见的广泛受累的的前提。对于广泛受累的棘球蚴病,外科手术可能增加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推荐初始阿苯达唑保守治疗。棘球囊的多层结构保护其免受宿主免疫反应的攻击。嗜酸粒细胞增多仅见于四分之一的棘球蚴病患者。
ThoraxFeb,73(2)-;DOI:10./thoraxjnl--
- 上一篇文章: 专注于胸腔肿瘤与慢性肺部疾病治疗海德堡
- 下一篇文章: 病理学基础考试重点知识,收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