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禽肺病毒病
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esinfection,APV)是火鸡鼻气管炎(TRT)和鸡肺病毒感染的病原,禽类感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眼内有泡沫样分泌物和产蛋下降等症状。APV感染的肉鸡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且头部肿大,诱发肿头综合症。
病原学
禽肺病毒属于副粘病毒肺病毒属,引起火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称为火鸡鼻气管炎;感染鸡后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病毒性气囊炎、鼻气管炎和肿头综合症。病原可分为感染火鸡的A型、感染肉鸡的B型和只在美国存在的COLORAD型等三个类型。A和B两型有交叉保护作用,COLORADO型无此作用。禽肺病毒于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共和国,随后从法国、英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和或肿头综合症发病鸡中分离到APV。国内最早于年在黑龙江某肉鸡场的肿头综合症鸡群中分离到了APV/Chicken/China/1/98株。
流行特点
鸡和火鸡是本病的自然宿主,雉鸡、珍珠鸡和鹌鹑可被感染。该病毒主要经接触传播,病禽及康复禽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水源、饲料、工作人员、用具、感染禽和康复禽的流动等也可传播。空气传播未得到证实,而垂直传播可能发生。雏鸡发病日龄一般在4~7周龄,高峰为5~6周龄;产蛋鸡主要发生在产蛋上升期,27周龄左右对本病的易感性最高。鸡群感染后3天产蛋开始下降,一周的时间产蛋降到最低点,然后缓慢回升,产蛋降幅一般在5%左右,最高可达10%以上。本病发病率一般在10%以内,通常为1-2%,最高可达20%以上。死亡率一般为1%~2%,有的甚至可达30%,死亡持续时间约2-3周。感染本病的后期会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致使淘汰率增加,严重时可达到10-20%。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与饲养管理、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有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1、幼龄鸡感染后临床症状:气管啰音,打喷嚏,流鼻液,泡沫性结膜炎,眶下窦肿胀和颈下水肿,严重者咳嗽、甩头。
2、蛋鸡感染后临床症状:种鸡和产蛋鸡通常在产蛋高峰期发病,产蛋量下降5%-30%,有时下降70%,严重者导致输卵管的脱垂;鸡蛋皮薄、粗糙,种蛋孵化率降低。病程一般为10-12天。个别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混和感染。除观察到头肿现象以外,还表现特异的神经症状,除部分病鸡表现极度沉郁与昏迷外,大部分病例都出现脑的定向障碍,表现形式包括摇头、斜颈、运动失调、行动不稳及角弓反张等。一些鸡头往上仰呈现“观星”状。病鸡不愿走动,部分鸡只因不采食而死亡。
3、肺病毒引起的肿头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肉鸡多在4~5周龄发病,感染率可达%,死亡率不同,在1%~20%之间。该病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是喷嚏,一天内发生眼结膜潮红,泪腺肿胀,在以后12~24小时,头部开始出现皮下水肿,最先见于眼部周围,继而发展到头部,再波及下颌组织和肉垂。在早期鸡以爪抓面部,表示出局部瘙痒,接着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降低。眶下窦肿大,斜颈,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普遍表现呼吸道症状。
4、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气囊炎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咳嗽,后期继发大肠杆菌病,死亡率增加。
四、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并非其特有,容易与禽波氏杆菌、鼻气管鸟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造成误诊。首先出现鼻甲骨粘膜淤血,后发展到广泛的红色至紫色变化。组织学变化表现上皮扁平,纤毛逐渐消失,上皮下和泪腺充血和淋巴组织增生,泪腺浆细胞增多。病鸡肿头是由于眼眶周围皮下水肿并扩张所致。严重的病例出现肉髯发绀与肿胀。头皮下组织黄色水肿至化脓,眼睑由于水肿和结膜炎而关闭。肉鸡感染病变多表现气囊炎,心包炎,肺炎和肝周炎;开产蛋鸡感染后两周鼻腔内有水样或粘液性渗出物,气管粘液增多,有卵黄性腹膜炎,卵黄变形,甚至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卵蛋白浓缩以及卵黄固化,输卵管有折叠的蛋壳膜等;疾病的发展可产生气管炎、肺坏死,组织学检查发现水肿部位有淋巴细胞和异嗜白细胞集结。
五、诊断
1、SPF鸡胚或火鸡胚病毒分离:采集病变部位组织,肝脏和肺脏等进行组织匀浆,1:5稀释后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用尿囊液盲传8~9代,鸡胚生长明显迟滞、并出现死亡胚。事实上,尽快采集发病后样品是非常重要的,而症状严重的病鸡多是继发细菌感染,很难分离到病毒。
2、血清抗体的测定:目前检查APV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采用APVELISA试剂盒,检测被检鸡群中血清抗体情况。一般情况下,育成期未感染APV,12-13周龄需使用活苗基础免疫,16-18周龄再用灭活苗免疫,开产前抗体滴度值主要集中在-之间(爱德士试剂盒),最高抗体滴度可达多;育成期10周龄以前自然感染APV,12-13周龄抗体滴度值主要集中在-之间,最高可达00多。
通过ELISA检测发病初期及发病后一至二周双份血清可见有抗体增长进行初步诊断。
3、动物试验法: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接种敏感鸡和火鸡,应复制出相应的肿头症状与病变。
六、防治措施
饲养管理因素的好坏对本病的感染与传播影响很大,如温控不良、密度大、垫料质量差,卫生不达标,不同日龄混养,疾病感染后未痊愈等都可以引发肺病毒感染。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肺病毒传入养殖场的关键。
2、卫生管理措施:强化消毒制度,轮换使用多种成分的消毒剂,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减少空间饲养密度,减少空气中的氨气浓度,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等措施,对于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均有较好效果。
3、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增加维生素和电解质。
4、免疫:建议12-13周龄时首先进行APV的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鸡群已感染,16-18周龄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如果12-13周龄检测APV抗体呈阴性,则需要在此阶段进行活苗的免疫,16-18周龄再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这样对本病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肺部肿瘤的早期征兆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赵步长两会呼声应把中医药特色优势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