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二
韩旭
医院主任中医师,省中名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发展之四十七(2)
慢性阻塞性肺病(二)
五、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与治疗要点
(1)辨标本虚实慢性阻塞性肺病常因其他慢性肺部疾患迁延不愈,致正气亏虚,或由于年老体弱,肺脾肾不足,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应区分偏虚偏实之不同;一般缓解期以虚为主,发作期以邪实为急;因外感诱发者多偏实,因劳倦内伤者多偏虚;同时应注意痰色、质、量等变化,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
(2)辨脱证、闭证本病发展到晚期较易发生窍闭或喘脱。脱证者,胸高气促,汗出肢冷,二便自遗,手撒脉微,此乃阳气暴脱,属虚,属寒;闭证者,烦躁不安,神昏谵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舌强,舌苔垢浊,或厚腻,乃痰热闭窍,属实,属热。
(3)辨气滞、痰浊和瘀血本病初期在气,在气者多因痰浊阻滞,气道滞塞,病见喉中痰壅,咯痰量多,舌苔垢腻,胸中胀满;日久病由气及血则成痰浊内停,气滞血瘀,除上证外可见其面色晦暗,爪甲青紫,舌质紫暗,边有瘀点。
痰浊、瘀血、气滞为本病病理因素,故化痰、祛瘀、降气平喘是其基本治疗大法。缓解期以补虚为要,补虚之法有益肺、健脾、温阳、阴阳双补等;发作期以祛邪为急,应注意表邪的宣散。
2.辨证论治
(1)外寒内饮证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肢肿;常伴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
证候分析:饮邪上逆犯肺,肺气不降,故咳喘不能卧;津液遇寒而凝为饮,以致痰多白沫;饮邪恋肺,因而久病不愈;饮为阴邪,故受寒每易诱发;水饮泛溢,则面浮肢肿;伏饮因新寒触发,故见外寒束表之候;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为外寒内饮之征。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
随证加减: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表寒不著者,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常伴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痰,肃降无权,而致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痰热郁蒸或复感外邪,可伴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证。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药用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随证加减:若痰热内盛、痰胶黏不易咯出者,可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桑白皮等;若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可加射干、葶苈子;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通腑气;痰热伤津、口舌干燥者,加天花粉、知母、麦冬。
(3)痰瘀阻肺证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暗,舌下青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肺病日久,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痹阻于肺,肺失肃降,而致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暗,舌下青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皆为痰瘀内阻之证。
治法:涤痰化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等;或加三子养亲汤以化痰;
随证加减: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可加大黄、厚朴。
(4)痰蒙神窍证
症状: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证候分析:痰迷心窍,蒙蔽神机,故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肝风内动,则见肢体抽搐;肺虚痰蕴,故咳逆喘促或喉间痰鸣;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为痰浊内蕴之象;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乃心血瘀阻之征。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或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药用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竹茹、枳实、甘草、菖蒲、人参等。
随证加减: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可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若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可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若肝风内动,抽搐,可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若瘀血明显,唇甲紫绀,可加红花、桃仁、水蛭;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则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
(5)肺肾气虚证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或有结代。
证候分析: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故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寒饮伏肺,肾虚水泛则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肺病及心,心气虚弱,故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肺失治节,气不帅血,气滞血瘀,则见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加减,药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等,可加桃仁、川芎、水蛭。
随证加减: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可加桂枝、细辛;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若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6)阳虚水泛证
症状:颜面浮肿,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不能平卧,脘痞,纳差,咯痰清稀,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证候分析:肺脾肾阳气衰微,气不化水,水邪泛滥则见颜面浮肿,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水饮上凌心肺故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脾阳虚衰,健运失职则脘痞,纳差;寒水内盛,故肢冷,尿少;阳虚血瘀则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为阳虚水泛之征。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白芍等,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
加减:若水肿势剧,上渍心肺,见心悸、倚息不得卧者,可加沉香、黑丑、白丑、椒目、葶苈子。
3.中成药
(1)痰热郁肺患者可选用橘红丸,每次2丸,每日两次;或用桂龙咳喘宁胶囊口服;急性发作时可用牡荆油丸,每次1~2丸,每日3次。
(2)肺肾气虚患者可选用金水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或固本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或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另生脉、参脉注射液也可酌情选用。
(3)阳虚水泛患者可酌情选用参附青注射液。
4.针灸
取肺俞、风门、列缺、孔最、天突等穴。发热配合谷、大椎;痰多配丰隆、足三里;喘促加定喘穴。急性发作期,宜浅刺用泻法;迁延期宜用平补平泻法;久病体弱者配合温灸肺俞、脾俞、肾俞,一般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5.其他疗法
食疗:平时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慎食辛辣、酒类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素食为主,可少量服用蜂蜜以保持大便通畅。此外,还可选用下列食疗验方:
(1)八仙膏(《万病回春》)
生藕汁、生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沥水、蜂蜜各ml。同盛一处,饭甑蒸熟,任意食之,具有生津养液,清热化痰作用。主治肺热津伤之咳喘者。
(2)枇杷叶煎汤(《常见心肺疾病的食疗》)
枇杷叶15g,去毛、煎水,兑冰糖,每日服2次,具有清肺平喘之功,可用于慢阻肺缓解期患者。
(3)款冬花茶(《种福堂公选良方》)
款冬花10g,冰糖15g,同入茶壶内,滚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每日2或3次,每次一杯,温热饮用。具有润肺、化痰、止咳作用。主治慢阻肺痰热证型者。
(二)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因本病一般具有长期、混合、耐药、反复感染的特点,故可结合痰培养和血象,合理选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应用要及时、足量、针对性强。如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可选用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等;如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氨苄或氟喹诺酮类;对重症感染可考虑单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由于后者有一定肾毒性,对老年患者不作首选药;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时,可静滴红霉素;有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可加用抗厌氧菌的氯林可霉素或甲硝唑。
2.祛痰、平喘可选用羟甲基半胱氨酸、氯化氨、碘化钾、必嗽平等药化痰排痰,用氨茶碱、舒喘灵等解痉平喘。对痰液黏稠不易咯出者,应加强雾化吸人治疗,吸人液中加黏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及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有喘息症状者,宜用压缩空气雾化器,因超声雾化水雾密度过大,可增加气道阻力,应予避免。叩背及物理治疗亦有助于排痰,对痰多严重影响通气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冲洗。平喘治疗以定量吸入抗胆碱药(异丙阿托品)和β-受体激动剂为首选。气管阻塞严重且疗效不佳时,可考虑短期(2周)内加用皮质激素治疗。
3.低流量持续给氧低氧血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标志,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持续低流量给氧不仅能缓解肺动脉高压,也可改善运动耐量和脑功能,并使患者感觉良好。
4.并发症的治疗如发生心衰、呼衰的治疗详见有关章节。
六、调护与预防
对于发作期的病人要注意观察体温、呼吸、神志的变化,注意喘咳的轻重、声响、频率,以及咳痰的质、量、色、味,帮助排痰,包括体位引流、压舌板催吐、用手抠痰、吸痰器吸痰;忌食辛辣、肥甘、过酸、过咸之品,戒烟酒、浓茶,饮食宜少食多餐,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稀饮食品,有水肿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调节情志,酌情活动,预防感冒。
对于缓解期的病人,可选用扶正之中药,以增强其抗病能力,改善其体质和肺功能。还可进行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同时加强呼吸锻炼:①膈肌呼吸锻炼:作腹式呼吸,加强膈肌活动,作深呼吸,增进肺泡通气量;②缩唇呼气锻炼: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呼出,以改善通气。
本病由多种慢性肺脏疾病的后期转归而成,因此在预防方面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还要防止感冒。凡近期内咳喘突然加剧,痰色变黄,舌质变红,虽无发热恶寒表证,亦要考虑复感外邪病情加重的可能,应及时诊治,截断病势的发展。要预防内伤咳嗽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本病。平素宜适寒温,节饮食,调情志,远房事,加强体育锻炼。
门诊地点:医院门诊三楼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六上午,周四下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上一篇文章: 雾霾侵入人体全过程,太可怕了我们应该如
- 下一篇文章: 肺肿瘤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