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反映乡村医生现实生活的小说输液

时间:2017-3-6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01

天刚麻麻亮,文医生就背上背兜下地割红苕藤。这两天连着下雨,路上泥脚很烂,他穿着高靴雨鞋,深一脚浅一脚急着赶路,他要在去卫生室之前把家里的活路赶紧做完。圈里两头肥猪要是喂不好掉了膘,卖不出好价娃娃上学就会拿不出钱。尤其是女人身体不好,更是悬在他心上的事情,生怕哪天要用大钱。所以家里能变钱的牲口他都得上心地饲弄。

山里人家本来不是很多,都是这弯几家人那弯几家人。文医生透过眼镜片环视了一遍被雾气熏罩的自家那弯土,心急火撩地躬身割起红苕藤。

当他杂七八纳地把一天里需要费力的活路要做完的工夫,房前屋后也开始有了大人小孩起床后的嘈杂声了。他边整理衣服边朝小屋里还在床上睡着的女人喊了声,交待她饭菜焖在锅里起床后自己弄起来吃。

他三步并着两脚一溜烟向卫生室方向跑去时,路上也有人了。都是一个村的相互也熟悉,彼此间匆匆打个招呼,遇到的几个年纪较大的老辈不无心痛地喊他:“幺,慢点,别累倒了。”痛惜的脸上就像是在对自己儿女一样写满了担心。文医生习惯地应了声,却还是不放慢脚步,他很感激村里没人对他见外,人人都对他好心。

卫生室是政府出钱新修的房子,白净的墙体上面盖着土红土红的琉璃瓦,门前一边挂着通木村卫生室的字匾,站在好远好远的地方都能看到那方方正正的大字。落在山里的人家不算集中,几处炊烟升起的地方可以看到瓦木房子飘落在山腰的树木林中,相比之下,卫生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02

文医生开了门,首先顺手拿起张旧帕子擦桌子,又旋进药房整摆昨天弄乱的药盒。

门外传来木棍着地的声音,响声很闷也很慢,似乎要半天才着地响一声。其间带着有喉咙里发出像拉风箱一样的哮喘声,同时还夹带有咳嗽声。声音正慢慢接近卫生室的大门。咳吐声和喉咙发出的哮喘声刚传进文医生的耳朵,他蹲在药柜前的身体就随着心里一紧,心里的念头紧急着冲上嘴边,怎么办?又是三娘来了。

三娘是五星组的留守老人,70多岁了,年轻时候就得了慢性支气管炎,一直就病怏病怏地拖活着。前两年三叔也走了,家里情况就更老火(注:严重、困难)了。近两年小的些(注:晚辈们)为了养家糊口,仔仔些要穿衣吃饭,上学读书也实在要花钱,着实没办法了,只好留下三娘在屋里,到浙江广东打工去了。家里就三娘一个人苦皮瑟赖地好一天屁一天地偷活着。实在病得很重时才到卫生室来。

文医生一边整理药一边盘算要怎样对三娘交待——医院也再三强调卫生室里不准输液,再三说明村医不具备输液资质,再三警告出了医疗事故责任就在村医肩上扛着,也就明说了只要出事村医就得倾家荡产。

声音越来越近,文医生也越发有些着急起来,他的眼光落在药架子上,整理药盒的手也自然停了下来。可是药架子上都是简单几样基药,眼快的人瞬间就能数得清记得住,更要命的是冲剂多于药丸。他明白三娘那肺心病指望药柜上区区这几样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得进行输液治疗。可是三娘那病也真的不容轻易下药,卫生室里连呼吸机都没有,真要是一口气接不上那就阴阳两隔了。

拐杖声停了下来,文医生回过头,看见三娘呼儿呼儿地发着喘,病怏怏地一手扶着大门前,头一仰一仰地艰难吸气。她那有些零乱的白发从不整洁的黑头帕下钻出来,刚好遮在失神无力还昏花的眼角边,在她那有些佝偻的背上,头就像缩进双肩窝里一样,要不是一手柱着木棍一手扶在门边,文医生真在担心她那病抖抖的样子会站不稳。

他急忙赶在三娘面前搀着三娘的一边胳膊扶她到桌前的椅子上坐下。三娘像腾出一口气似的说:

“乖,你帮三娘想哪样办法让我顺口气,我这要死不得活的才肇力(注:方言,受折磨)哟。”

“三娘我也没哪样办法,您这是老毛病了。”

“乖,你帮我输液,能拖一天算一天,不晓是哪辈子做缺德事,要死又不死,才是让我活受罪。”

“三娘,我这里不能输液,你看这条件嘛!我不敢哦。”

“你不怕。乖!我这一大把年纪了就是死了又不找你。”

“三娘,您要出事了,您们小的些到时回来要找我。”

“乖,你不怕,他人些不在家你帮我治是做好事。他几姊妹都是你爹接的生,你们老的辈也是好人,这辈也是好人,满院子的人哪家有个大病小病冇(注:“有”的反义词,没有、不是)全靠你们。”

“三娘,医院一再强调我们没有资质输液。”

“你们爹那时又冇学过哪样,满院子人大病小病都在医。乖,你还正二八经地去读过书,咋就不能输液呢?”

“三娘,我和您说了您也不明白。这样,医院去住院。”

“不行呀乖,你三娘老成这样了,医院不接收,你三娘怕是不行了活该死字到了。三娘可怜巴巴地喘着气说。”

“三娘,我刚来趁还冇得病人,我送您去,他们接收不接收您由我来想办法。”

“是这样都好哦!乖,你们辈辈人都积德,都好要长命百岁!”

“三娘,别这样讲,我们都乡里乡亲的,我们家有困难还不是大家都在照顾。米呀菜呀长期屋里都冇断过,我家那个(注:妻子)生病哪家没照顾过我嘛。我挺到今天还不是大家在帮我忙。我们做村医的现在是这个样子,又不比爹那时做赤脚医生,现在是想给您医治政策上又有很多条条框框。您的难处我们也知道,老了小的些又不在身边,到医院又远不方便,医院人少确实也难。三娘,有我在别担心,您先坐会,我喊车送。”

03

文医生出了卫生室门,正好看见对门小红站在院坝(注:房前的平地)上耍,便招呼了声。

小红有辆长安车,经常帮文医生送病人。听文医生喊声,知道是又要送人了,便径直走到院坝边停着的长安车前,打开车门点火发动。

文医生进屋搀着三娘出来并扶她上车,医院。

值班医生给三娘做了一些必要的体查。查完后,医生看到三娘哮喘的样子口气坚定的对文医生说:“病人需要马上住院,你送来的病人情况你不讲我也明白。但是她确实年纪大了病情也不乐观,没人陪护真的不敢接收。以前你送来的年纪不大也不是很严重,我们内部调节处理,但今天这个实在让我们也为难。”

文医生很感激值班医生的真诚。他说:“这样,我去找院长看能不能通融。”

院长在另一间屋里正在给一病人搭脉,看到文医生进来,笑容马上从嘴边倒了出来。文医生也不客气地直截了当说明了情况,院长默了会儿,很为难的样子,好象他也难表态。碍于平日里的关系,也没说行还是不行。文医生看着这尴尬的局面,便主动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我当陪护,今天不回卫生室算了。”

院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做你卫生室今天就要关门,你们一个月钱又不多,就靠门诊统筹和公共卫生增加点补贴。可你送来的病人没人管我们也难办,这晓得要怎样办才好哟……”

(小说在此戛然而止。读到这里,文医生的形象仿佛和全国众多乡村医生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文医生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生活,文医生的烦恼就是他们的烦恼。小说虽然结束,但生活依旧要坚持下去,烦恼也是连绵不绝……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发表自己关于本文的看法,也欢迎更多乡村医生在“村医之家”这个大家庭里分享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作者:文锐,男,70后,仡佬族。贵州省务川县柏村镇后坝村人,乡村医生。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fzl/655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