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原病的氧疗高原心脏病

时间:2016-12-13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高原心脏病   高原心脏病是急性或慢性高原低氧直接或间接累及心脏,引起的一种独特的心脏病。   1.高原心脏病诊断标准   (1)小儿高原心脏病诊断标准   1)发病一般在海拔m以上,少数易感者亦可于海拔m左右发病。   2)父母系平原人移居高原后生育的子女,小儿在平原出生后移居均易罹患,少数世居儿童也可发病。   3)2岁以内小儿最为易感,但其他年龄儿童亦可罹患。发病多为亚急性(数周至数月)经过。   4)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及极度右心肥大征象(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部X线摄片、心导管等检查两项以上证实)。   5)排除渗出性心包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6)转往海拔低处,病情即有明显好转。   (2)成人高原心脏病诊断标准   1)高原发病,一般在海拔m以上。移居者易患,世居者亦可罹患。   2)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发绀、P2亢进或分裂,重症者出现尿少、肝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   3)肺动脉高压征象表现以下4项:心电图(心电轴右偏及明显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右室流出道≥33mm,右室内径≥23mm);X线胸片(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7mm及或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10);心导管(肺动脉平均压≥3.33kPa,25mmHg)。无肺动脉压测定时,需具有两项以上方可诊断。   4)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   5)转至海拔低处病情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病损逐渐恢复正常。   2.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尽可能送至平原地区休息治疗。就地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卧床休息,降低氧耗;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早期、及时、充分供氧,如果备有长虹医用级制氧机,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供氧,必要时可用高压氧治疗。常用口服药物为氨茶碱和硝苯地平。心功能不全者注意预防心脏衰竭。混合型慢性高原病   同时具有高原心脏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者即为混合型慢性高原病,或称蒙赫病(Mongedisease)。   1.混合型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1)发病一般在海拔m以上,发生于久居高原的平原移居者和少数高原世居者,曾经一度适应高原,其后逐渐发病,呈慢性经过。   (2)无其他心肺疾患和尘肺。   (3)临床表现为高原心脏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症状、体征的综合。   (4)符合高原心脏病诊断中肺动脉高压的条件。   (5)符合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中血液学参数的条件。   (6)转至低海拔处病情逐渐好转。   2.防治最有效的治疗是转至平原或低海拔地区。对继续留在高原的轻型病人,休息和使用长虹制氧机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但重型者若出现右心衰竭,应劝其脱离低氧环境。目前,国内此病症很少。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预防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十分重要。高原衰退症   长期居住在海拔m以上地区的移居人群中,部分会发生一系列脑力和体力衰退症状。高原衰退症的发生与长期低氧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以往称此种病症为慢性高原反应,年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将此症命名为高原衰退症。   1.高原衰退症诊断标准   (1)发生于久居海拔m以上的移居者或长期逗留海拔m以上的登山人员。   (2)脑力衰退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巾、思维、判断能力降低,情绪不稳和精神淡漠等。   (3)体力衰退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劳动及工作能力降低、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   (4)伴随症状有血压降低、脱发、牙齿脱落、指甲凹陷、间歇水肿、轻度肝大等。   (5)不伴有红细胞增多和显著肺动脉高压。   (6)病程迁延,呈波动性,但逐渐加重,出现持续进行性衰退,但转至海拔低处或海平地区,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2.防治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心态,进行适当锻炼可预防此症。长期服用复方党参、复方红景天制剂或银杏片可提高耐低氧能力、减轻疲劳、减缓自由基损伤、维持机体的相对平衡,对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

长虹家用医用级制氧机

延续58年军工品质

全国统一零售价:元/台

服务--

招商康先生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fzl/421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