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故事丨张文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时间:2020-7-23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人物小传:

张文强,男,中共党员,年生,原籍山东文登初村,自幼随父母在福建生活,年参军,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医院工作。年1月退役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呼吸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医院健康管理科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山东省卫生人才呼吸管理协会委员、威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主任委员、威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等职。合编论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二项并获威海科委科技奖,专利2项,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学术会交流。

他,在威海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呼吸专业科室。他,在威海地区率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和胸膜活检等检查和治疗工作。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肺活检工作。他是威海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不折不扣的元老级专家。他是张文强,一名退伍老兵。他用半个多世纪“救死扶伤”的人生历程印证了一名普通炮兵到呼吸内科专家的华丽转身。

(一)

“年,我怀着扛枪保家卫国之心,报名参了军……”回忆起往昔,张文强教授温润睿智的双眸中禁不住流露出了一丝怀念和自豪。那个时候,他随父母居住在福建,刚到部队军务处报到的时候,因为拥有初中学历,而炮兵有些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于是组织上把他分配到炮兵连,成了一名炮兵。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炮兵,张文强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新兵集训时,因为刻苦努力,张文强很快就胜任了炮兵所需的各种技能。部队领导看到张文强的测试成绩后很是高兴,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小张,你这进步很是值得大家学习,很有前途,好好干。”

张文强在大学教室前

那个时候,张文强浑身充满了干劲,更加刻苦努力学习,准备在炮兵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后没多久,他却意外被部队卫生部门领导一眼相中。他记得当时只是与那位到部队巡诊的领导随意交谈了几句,过了几天后,连长却接到上级的电话,说是“调张文强去学习卫生员,明天就到集训队报到。”蓦然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后,张文强心情很不平静。他打心底不想去当卫生员,只想当一名可以扛枪卫国的战士。但当兵就要服从命令。没办法,他只有打点起精神,努力说服自己,以积极状态背上背包到部队卫生员集训队报到。在集训队,经过几个月学习和练习,张文强掌握了防病治病、战场救治、伤口包扎等基本卫生常识。当时在百十号学员当中,张文强成绩名列前茅。回到部队后,张文强便从炮兵战士变成了部队卫生员,每天背着出诊箱到部队各单位巡诊。在那个年代,中国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因为张文强所在的部队是守卫在海岛上,那里的农民、渔民有了病基本上很难得到及时的治疗。经部队同意,除完成部队日常巡诊任务外,张文强还担负起附近农村、渔村老百姓的诊疗任务,时常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忙得分身乏术。

年和战友一起自制中草药

这样辛勤工作了两年,张文强得到了部队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好评,成了全团卫生员模范代表,受到部队表彰。年2月,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继续履行军人职责的张文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经部队推荐,张文强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经过几年系统、正规的医学领域专业学习后,张文强拥有了更进一步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张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军医。

(二)

年1月,因工作需要,张文强由部医院。军人的履历让他养成了严于律己、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医院内科工作后,每项工作他都能较好完成,很快便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好评。

但张文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在学习内科理论基础的同时,医院进修学习,使自己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资料片

年,张文强率先在威海地区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能帮助发现呼吸系统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张文强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应用于临床,使医院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使威海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方面广泛受益。

年,15岁男孩李某(化姓)跟随父母来威海打工,患病后发热了很长一段时间,医院诊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医院求诊。入院时李某神志恍惚,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四肢活动处于被动状态,刚到病房不一会就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张文强反应迅速,立即给他上了呼吸机,并及时给与人工心脏按压,使病人很快恢复了呼吸心跳。在做了几个简要的检查后,张文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其为结核性脑膜炎,经及时辅助检测,证实了他的诊断。因为诊断正确和及时抗结核药物治疗,小李很快痊愈出院。此类疑难危重病例的治愈,初步奠定了张文强在威海内科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专业地位。

年,由医院内科系统中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呼吸专业组。

年12月,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医院正式成立了呼吸内科,张文强任主任,设立门诊和病房,与内科系统其它科室共同拥有一个护理组。作为威海市第一家呼吸专科,在科室组建期间,医疗设备捉襟见肘,人才也严重缺乏。张文强不等不靠,自掏腰包出钱购买了呼吸科一些常用的小型医疗器械,比如胸膜穿刺活检针、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导管等等。在张文强的不断付出和努力下,科室的器械设备一点点完善起来,同时也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相继组建了气管镜室、肺功能室、胸膜活检及胸腔穿刺诊疗室,呼吸机等医疗设施得到广泛使用。

年7月,张文强任大内科主任兼呼吸内科主任。

年,张文强率领团队开展了电子气管镜检查及多种镜下治疗手段。呼吸内科在慢性咳嗽、哮喘、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胸膜疾病、呼吸衰竭、肺栓塞、及肺癌等疾病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对多种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形成了成熟的诊断思路及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加强科室管理、促进科室发展的同时,张文强还带领团队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先后发表了《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血浆介质与血清泌乳素相关关系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等科研论文,奠定了医院呼吸内科在威海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龙头地位。

(三)

时光荏苒,一晃眼,数十年过去,张文强以军人的意志始终坚守在医者的岗位上,在完成医疗救治及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培养了数不清的医护人才。如今,这些人有的成了科主任,有的成了护士长,其中,在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担任威海地区医疗专家组组长的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滕海风就是张文强教授一手带出来的业务骨干代表之一。她说,“张主任是我工作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引导我走向呼吸专业的领航者,是一位值得我尊敬一辈子的恩师良友。无论我在呼吸科工作,还是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张主任都是我心中的航向标。”现任呼吸内科主任徐宁说,“张主任思维敏锐,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年轻医生很放手,给了我们充分的锻炼机会,手把手帮助我们提高业务水平。除了技术上毫无保留的传授,在医德上,张主任更是以身作则,为我们青年医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年,呼吸内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合并多发肺脓肿的50多岁女性患者,感染非常重,所在病房满屋散发着臭鸡蛋味,是典型的细菌合并厌氧菌感染。其他病人因为臭味太重,都要求搬出去了。张文强主任为患者大查房时,得知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且因体质太差持续高热不能手术,病情严重危及生命,便不顾恶臭,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做了个详细查体后,大胆建议使用气管镜下吸痰,帮助患者排痰,促进感染恢复。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凭着多年操作娴熟的气管镜检查技术,在局部麻醉咽喉部之后,张文强亲自为患者紧急经鼻进镜。一进入患者支气管内,在主气道即有大量恶臭的黄色粘痰吸出来,但因浓液太多太粘,很容易就把气管镜吸引孔道堵住,需要反复拔出气管镜,冲洗堵住的气管镜,反复进镜,为患者反复吸引。平时每位患者只需要20分钟即可完成的气管镜检查,为这位患者,张文强忍着恶臭,反复做了4-5次,总共持续了2-3小时,直到肉眼可见的气管范围内脓痰明显减少。这个时候,张文强的腰累得直不起来了,而且满头大汗,脸色苍白,旁边辅助他的滕海风医生和护士们都说“张主任,您太累了,咱们就到这吧,反正也吸不干净。”张文强却说,“我们通过气管镜为患者把气道引流通畅,患者就相当少用了至少一周的抗生素,也避免了因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外科手术治疗。”经过一上午的反复吸痰,患者自觉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口唇红润了,患者眼里沁满了激动的泪水,握着张文强的手说,“其实我都不想活了,太遭罪了,是您给我再次活下来的勇气和机会。”之后,张文强就每周安排给患者做一次支气管镜吸痰,患者未再发热,食欲明显好转,各项化验检查指标都开始好转,直到康复出院。呼吸科的新技术气管镜下吸痰术就此开展起来了,也服务到全院各科室的危重患者。那个时候,科里的人并不知道,张文强因长期劳累已经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年“非典”流行,院领导把张文强教授抽调到发热门诊,负责全院的发热门诊和排查“非典”病人,并负责全威海地区的“非典”患者的会诊任务。特殊时期,张文强忍着腰痛,同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夜以继日,及时为每一个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做出确诊和处理。因为张文强等人的努力,威海市各地区没有出现一例误诊和漏诊的病人。年冬,张文强终于坚持不住了。他的腰疾已经严重到连平时上厕所都会疼得满头大汗。医院请了专家来开展新技术,专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他便报名治疗。却没料到,因腰痛时间太长,腰椎变形太严重,他患上严重椎间盘感染,甚至因病情过重下了病危通知书。不过凭着顽强的毅力,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张文强最终挺了过来。只是身体刚刚康复,他马上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妻子因此对他又爱又恨,说,“老张心里没有自己,只有病人,要不是这次因病住院,他还从来没有在家里休过一天完整的假期呢。”从事医者生涯半个多世纪,张文强自己也不知道救了多少病人,又牺牲了多少不眠之夜和节假日。特别是院党委任命他担任大内科主任工作期间,他既要忙于各专业组成人员的合理化、科学化培养,又要对各科室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负责。有时为了抢救一个病人通宵达旦的工作,第二天却仍要坚持上班,负责各科室的日常工作。医院评为优秀科室主任、先进工作者。不过在张文强看来,职务也好,荣誉也罢,都已成过往烟云。但患者病愈后的感激,康复后的微笑,却让他铭刻在心永远难忘。“现在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我想我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医院贡献一些余热。医院需要,医院为病人服务。”张文强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如今年岁已高,但张文强教授却依然精神饱满地战斗在医疗阵地的最前线,为威海人民的健康促进工作贡献着力量。

更多精彩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fzl/1129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