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验小方金水六君加五味煎治疗肺肾两虚型痰

时间:2020-7-23来源:患病影响 作者:佚名 点击: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肺气根源于肾,肾能助肺纳气,故有“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之说。喘咳病因痰邪壅肺,肺气上逆者,属于肺实之证;肺气虚弱或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以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者,属于肺和肾的虚证。在肺有实有虚,但以实证为多见,其虚者则常关系到肾,所以对喘证的概念是“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若临证见到肺实和肾虚并见的夹杂证候,称为“上盛下虚”。多见于痰饮、喘哮、慢支、肺气肿、肺心、心衰因感染而诱发的病例。由于病多反复久延,肺肾两虚,肺气虚则气不化津而为痰,肾气虚则水泛成痰,或因脾肾阳气俱虚而致痰饮(寒痰、痰浊)上逆蕴肺;甚则表现肾阳虚于下,痰热阻于上,或肾阴虚于下,痰浊壅于上的情况,不但上实与下虚并见,而且寒与热也是错综为患。由于正虚极易复感外邪,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以致盛者愈盛,虚者愈虚,发生喘脱危候。

所谓“上盛”是指痰邪壅阻肺气的一类证候,如喘咳气逆,痰多,喉中痰鸣有声,胸闷不能平卧。在具体表现上还有痰饮(痰浊)和痰热的不同,或伴有外感形证。

所谓“下虚”主要是指肾不纳气的一类证候,如气喘动则为甚,短气不足以息,呼多吸少,吸气不利,面浮足肿。甚则出现心肾阳气虚衰的重证,全身水肿,腹大,面唇青紫,头汗,足冷,烦躁不安,或神昧不爽,脉沉细数,模糊不清,或见结代。但亦有表现阴气衰竭,症见咳呛气促,面部潮红,心烦内热,汗出粘身,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法半夏9g,陈皮6g,茯苓10g,炙甘草3g,当归9g,熟地黄10g,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1剂。

 补益肺肾,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痰湿内盛,致久咳喘逆,咳痰量多质稀,或痰带咸味者。

 如感受新邪而咳甚者,加炙麻黄3g;咳痰清稀而多、苔白而厚者,加干姜2g;咳痰黏而欠爽利者,加川贝母5g。

 本方中的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曾治一患者王某,男,62岁,咳嗽痰色白而质稀,量多,胸闷气急,口不渴,病延五六年久治不愈,投用上方半个月后,咳势已平,痰涎亦甚少,后用此方加减调治2个月,随访5年未再发作。但新感咳嗽、痰少、喉痒者,或久咳气喘而痰热内蕴者,不宜投用本方。如在咳喘发作时,该方中可加入炙麻黄、杏仁等,以止咳平喘。[《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孟澍江》](刘大鹏)

猜你还想看:

支气管哮喘,敷七天断根

特效哮喘灵秘方

调滋汤各型肺结核、胸膜炎、肺空洞、肺脓疡和支气管扩张症等证候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hbyx/1129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