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咳嗽
咳嗽,往大了说就两种类型:外感和内伤。
所谓外感类咳嗽就是急性期的肺系感染,如感冒的病毒感染、炎症的细菌性感染。
病毒类的感冒引起的咳嗽大多较轻,一般就是嗓子痒痒引起的刺激性咳嗽。这个好治,在表者解表即可。脉数、舌红或舌尖红、口干,有热的就疏风清热解表;脉紧或缓、舌淡红、口不渴、苔润、怕冷无汗,就散寒解表。凡是表证,大多呈现浮脉,所以,这里讲的数脉是浮数脉,紧是浮紧,缓是浮缓。只要解了表,咳嗽自然就好了。常用的疏风解表药物有:苏叶、防风、荆芥、淡豆豉、葛根,这些药物性质平和,无论寒热都可以配合其它药物使用。如果是表寒重,就必须用麻黄、桂枝、羌活了。这些药发汗力强,虚人慎用。尤其南方人,最好用第一类(苏叶、防风、荆芥、淡豆豉、葛根),因为气候温暖,本就容易出汗。除此之外,还要加炒杏仁、前胡止咳。
至于伤寒论里虚实两则方子麻黄汤和桂枝汤,前者治脉浮紧,周身疼痛而恶寒、无汗的症状比较重的感冒,这个方子的证怕冷的厉害,身上也疼的厉害。虽然比较重,但好起来快,一般喝下去麻黄汤半小时左右就能汗出病愈。但这个方子是治风寒实证的,虚人慎用或禁用。虚人感冒,脉多浮而弱,就是伤寒论里的浮缓脉,桂枝汤是不错的。但单用桂枝汤发不了汗,必须喝完药,稍候再喝点儿热粥,然后盖上被子捂汗才行。这俩方子的证候挺常见,真能用对了地方效果确实非常好。另外,还有用柴胡桂枝汤的时候,也很常见。
外感里面除了风寒风热,还有燥咳。感受燥邪,太过干燥,津液受伤,干咳少痰。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枇杷叶一类可治。还有湿邪引起的咳嗽,痰声噜噜,痰多而黏,咳声沉闷,舌苔厚腻。如果发烧,一般方法治不了,加个藿香化湿即可,或者用三仁汤类方子,白蔻仁苡仁杏仁,咳嗽加前胡、苏子、黄芩。
内伤咳嗽,就是慢性的咳嗽,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和肺气肿。这病急性期按前面的治,慢性期就调脏腑平衡。一般长期反复痰多而咳嗽的,甚至哮喘的,必调脾胃。中医讲,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器。肺只是存痰的地方,真正生痰的是脾。
脾的问题在这里,也分虚实。实的就是脾气壅滞,用三子养亲汤加枳壳、厚朴。三子就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还可以用二陈汤,即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你看,这些都是治脾胃的药。虚则健脾,用四君子,六君子,香砂六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这是六君子汤。很多小朋友慢性咳嗽,都是这个方子的证,很管用。除此之外,老年人肾气虚弱有金水六君煎。肝火犯肺,用青黛、文蛤,称为黛蛤散。然后是津液不足引起的咳嗽,就是阴虚,跟燥咳差不多,润燥的药有沙参、麦冬、川贝、枇杷叶、杏仁。痰多咳嗽,要以化痰为主,慎用止咳药,比如杏仁。这个涉及的内容太多。
大体外感就是着凉和受热。内伤就是饮食不当和情绪不当。爱吃肉、蛋、奶、甜食,咳嗽就痰多,爱吃辛辣,干咳、嗓子疼偏多。治不如防。
杏仁镇咳,但有痰最怕镇咳。所谓镇咳,就是麻痹呼吸中枢的机理。
你看伤寒论里,有痰的都看不见杏仁,有杏仁的都没痰。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就是无汗、恶寒、咳喘,没有痰。小青龙汤,外寒内饮,痰饮很厉害,方子里就没杏仁。射干麻黄汤,喉如水鸡声,这个痰很重了,但仍然看不到杏仁。
有痰治痰就是止咳,无痰咳嗽剧烈才需要镇咳,咳嗽厉害了,没办法,麻痹一下呼吸中枢,然后身体就有了自愈的机会。否则,越咳嗽呼吸道充血水肿越严重,越充血就越对外界刺激敏感,然后咳嗽就越重。当然,现在有不少名医照样有痰用杏仁,那就看配伍了。真痰多和咳嗽同样严重,也可以考虑用杏仁。
除此之外,肝火旺了也会引起咳嗽,叫木火刑金,脉多是弦数有力的。柴胡、黄芩、前胡、枇杷叶、黛蛤散一类可治。很多慢性的咳喘,除脾之外,也跟肾有关。那就需要补肾气了,纳气归肾,蛤蚧、五味子、熟地、山萸肉之类即可。
关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咳嗽,下次做专门讨论。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王幸福老中医的特病专方一珍藏版
- 下一篇文章: 有批畅销感冒药出事了快看你家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