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1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
一、A1
1、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A、肺气不清
B、肺气虚寒
C、肺失宣降
D、痰阻气闭
E、伏痰引触
E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气道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2、痫病病位在脑,涉及的脏腑为
A、肝、脾、心、肾
B、肝、心、脾、肺
C、肝、脾、肺、肾
D、肺、脾、心、肾
E、肝、肺、心、肾
A
痫病的病位在脑,涉及肝、脾、心、肾诸脏。
3、治疗泄泻肝气乘脾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四七汤
B、参苓白术散
C、柴胡疏肝散
D、痛泻要方
E、五磨饮子
D
泄泻之肝气乘脾证证候主症:腹痛而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作,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治法:抑肝扶脾。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4、按痰饮停积的部位分类,饮留胃肠的是
A、悬饮
B、伏饮
C、痰饮
D、支饮
E、溢饮
C
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5、治疗痞满痰湿中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平汤
B、三仁汤
C、二陈平胃汤
D、保和丸
E、枳术丸
C
痞满之痰湿中阻证证候主症: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6、消渴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B、滋阴益气,活血化瘀
C、健脾补肾
D、滋阴温阳
E、滋阴清热,益气健脾
A
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7、下列关于便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伴腹胀、纳差等症状
B、两次排便时间间隔2天以上
C、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一天以上
D、大便粪质于结,排出艰难
E、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B
便秘特点: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2.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3.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4.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
8、痴呆的病位在
A、肝
B、脾
C、心
D、肾
E、脑
E
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
9、治疗内伤发热气虚发热证,首选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青蒿鳖甲汤
C、清营汤
D、清骨散
E、归脾汤
A
内伤发热气虚发热证证候主症: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证机概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下列各项,不属于便秘病因的是
A、年老体虚
B、感受外邪
C、饮食不节
D、情志失调
E、外伤
E
便秘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11、肺痈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
A、咳吐腥臭脓痰
B、咯铁锈色痰
C、咳嗽
D、胸痛
E、发热
B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痴呆病因的是
A、七情内伤
B、劳欲过度
C、饮食不节
D、跌仆损伤
E、感受外邪
A
痴呆的病因:七情内伤、年高体虚、久病耗损。
13、痞满的病机关键是
A、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
B、脾胃肝肾功能失调,津枯血燥,气痰瘀互结
C、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D、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E、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E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痞满发生的病机关键。
14、治疗呕吐肝气犯胃证,首选的方剂是
A、理中汤
B、黄芪建中汤
C、香砂六君子汤
D、参苓白术散
E、四七汤
E
呕吐之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15、下列各项,不属腹痛常见病因的是
A、素体阳虚
B、胃气上逆
C、外感时邪
D、饮食不节
E、情志失调
B
腹痛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可导致本病。此外,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术后也可致腹痛。
16、泄泻与痢疾主要的鉴别点是
A、有无腹泻
B、有无腹痛
C、有无发热
D、有无大便不成形
E、有无便下赤白脓血
E
泄泻与痢疾: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17、支饮,饮邪停积的部位是
A、胸肺
B、腹内
C、胃肠
D、胁下
E、肢体
A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18、下列各项中,不是虚劳病因的是
A、饮食不节
B、大病久病
C、禀赋薄弱
D、情志失调
E、烦劳过度
D
虚劳的病因: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19、下列各项,不符合痿证临床特征的是
A、肢体关节疼痛
B、可有肌肉萎缩
C、肢体筋脉弛缓
D、肢体软弱无力
E、肢体运动不利
A
“肢体关节疼痛”属于痹证的临床特征。
20、积聚中“积”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为脏病
B、是为腑病
C、结块固定
D、痛有定处
E、病在血分
B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是为腑病”属于“聚”的特点。
21、下列关于痹证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发病与天气变化有关
B、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C、主症是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D、痹证晚期可出现关节变形
E、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E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属于痿证的特点。
22、下列关于颤证病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
B、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
C、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D、与肝、肾、心关系密切
E、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D
颤证其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23、泄泻之内因,关键在
A、肝郁
B、肾虚
C、湿盛
D、脾虚
E、胃失和降
D
外邪致泻以湿邪最为重要,其他诸多邪气需与湿邪兼夹,方易成泻;内因则以脾虚最为关键。
24、不属于消渴并发症的是
A、水肿
B、中风
C、雀目、夜盲
D、疮疖痈疽
E、肺胀
E
消渴病久,容易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水肿等病证。
25、六味地黄丸可用于治疗
A、不寐心脾两虚证
B、不寐痰热扰心证
C、不寐肝火扰心证
D、不寐心肾不交证
E、不寐心胆气虚证
D
不寐之心肾不交证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26、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下列哪项无意义
A、病程的长短
B、起病的缓急
C、咳嗽的多少
D、疾病的新久
E、属实属虚
C
咳嗽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症。
27、与尿石症病机关系最密切的是
A、风热
B、血瘀
C、痰凝
D、气滞
E、湿热
E
尿石症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28、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疾病称为
A、肛裂
B、肛周脓肿
C、内痔
D、肛瘘
E、脱肛
E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9、关于肉瘿说法错误的是
A、柔韧而圆
B、如肉之团
C、发展缓慢
D、属于恶性肿瘤
E、好发于中年人
D
肉瘿是瘿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30、治疗瘾疹血虚风燥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麻黄桂枝各半汤
B、消风散
C、防风通圣散
D、当归饮子
E、二仙汤
D
瘾疹之血虚风燥证证候: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31、颈痈,内治法应选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五味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仙方活命饮
A
中医外科学中,颈痈内治法的代表方: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32、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
A、乳痈
B、乳漏
C、乳岩
D、乳癖
E、以上均非
D
乳癖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33、关于切开法说法错误的是
A、面部疔疮,尤其是口鼻部位,应忌早期开刀
B、进刀时,刀头要求向上挑取,不宜向下割划
C、在关节部位,宜谨慎开刀,切口应越过关节
D、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E、病人体弱应先内服调补药,然后开刀
C
切开法的适应症:一切外疡,却已成脓者。切口选择:选择脓肿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关节区脓肿,一般实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开。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刀锋向外。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
34、好发于学龄儿童的癣是
A、花斑癣
B、体癣
C、手癣
D、白癣
E、以上均非
D
白秃疮:相当于西医的白癣。本病是头癣的一种,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35、下列哪项不是丹毒的临床特点
A、边界清楚
B、不易复发
C、病起突然,恶寒发热
D、局部皮肤忽然变赤
E、局部皮肤灼热肿胀,迅速扩大
B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36、股肿相当于西医的
A、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B、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下肢静脉曲张
D、气行坏疽
E、以上皆非
B
股肿是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性深静脉炎。主要表现为肢体水肿、疼痛、浅静脉曲张三大主证,疾病后期还可伴有小腿色素沉着、皮炎、臁疮等。
37、疮疡三陷证中,火陷证的治法是
A、托毒透邪,养阴清心开窍
B、生津养胃,清心解毒
C、凉血清热解毒,兼顾护津液
D、补益气血,清心安神开窍
E、温补脾肾,清心开窍
C
火陷证,当凉血清热解毒为主,并顾护津液;干陷证,当补养气血,托毒透邪;虚陷证,当温补脾肾或生津养胃。
38、以下是顾步汤适用的脱疽证候是
A、热毒伤阴证
B、气阴两虚证
C、寒湿阻络证
D、血脉瘀阻证
E、湿热毒盛证
A
脱疽之热毒伤阴证证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代表方:顾步汤加减。
39、根据阴挺的分度,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为
A、Ⅰ度轻型
B、Ⅰ度重型
C、Ⅱ度轻型
D、Ⅱ度重型
E、Ⅲ度
A
阴挺分度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40、与月经产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肾
B、心、肝、肺
C、心、肝、脾
D、肾、肺、脾
E、肾、肝、心
A
五脏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中各司其职,如肾气旺盛,使天癸泌至;肝血充足,气机条达,则经候如期;脾胃健运,则血海充盈,血循常道。故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与肾、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41、月经后期肾虚证的治法是
A、温经散寒调经
B、理气行滞调经
C、补肾养血调经
D、补血益气调经
E、扶阳祛寒调经
C
月经后期之肾虚证主要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肾养血调经。方药:当归地黄饮。
42、治疗经间期出血之湿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举元煎
B、补中益气汤
C、加减一阴煎
D、清肝止淋汤
E、逐瘀止血汤
D
经间期出血之湿热证主要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43、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应首选
A、金匮肾气丸
B、右归丸合苓桂术甘汤
C、参苓白术散
D、二仙汤合苓桂术甘汤
E、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E
经行浮肿之脾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行面浮肢肿,按之没指,晨起头面肿甚,月经推迟,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腹胀纳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治法:温肾化气,健脾利水。方药: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44、月经过少血瘀证的治法是
A、活血化瘀调经
B、养血活血调经
C、扶阳益肾调经
D、养血益气调经
E、滋肾养肝调经
A
月经过少之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5、月经先期肝郁血热证的治法是
A、疏肝清热,固冲调经
B、疏肝健脾,摄血调经
C、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D、补肾疏肝,调经止血
E、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C
月经先期之肝郁血热证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
46、癥瘕气滞血瘀证,可选用
A、银甲丸
B、桂枝茯苓丸
C、少腹逐瘀汤
D、血府逐瘀汤
E、香棱丸
E
癥瘕之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方药: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虫丸。
47、不孕症肝气郁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调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开郁种玉汤
E、定经汤
D
不孕症之肝气郁结证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方药: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48、月经过多气虚证的经血特点是
A、色鲜红,质黏稠
B、色深红,有血块
C、色淡暗,质清稀
D、色淡红,质清稀
E、色紫暗,有血块
D
月经过多之气虚证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方药:举元煎或安冲汤。
49、止带方常用于治疗带下过多的何证型
A、脾虚证
B、湿毒证
C、肾阳虚证
D、肾阴虚证
E、湿热下注证
E
带下过多之湿热下注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方药:止带方。
50、产后红恶露的持续天数是
A、9~10天
B、11~12天
C、3~4天
D、5~6天
E、7~8天
C
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
51、患者产后身痛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养荣壮肾汤
B、左归丸
C、归肾丸
D、金匮肾气丸
E、右归丸
A
产后身痛之肾虚证主要证候:产后腰膝、足跟疼痛,艰于俯仰,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脉沉细弦。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方药: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黄。
52、治疗子肿脾虚证的代表方剂是
A、鲤鱼汤
B、天仙藤散
C、真武汤
D、白术散
E、四苓散
D
子肿之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黄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口淡而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小,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或腻,脉缓滑。治法:健脾利水。方药: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53、小儿遗尿的病机主要是
A、肾气不足,膀胱虚寒
B、肺脾气虚,水道失约
C、心肾失交,水火不济
D、肝经郁热,疏泄失司
E、脾肾气虚,下元不固
A
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
54、下列各项,不属小儿汗证病机的是
A、阴阳失调
B、湿热迫蒸
C、肺卫不固
D、营卫失调
E、气阴亏虚
A
小儿汗证病机:(1)肺卫不固;(2)营卫失调;(3)气阴亏虚;(4)湿热迫蒸。
55、与哮喘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肺心肝
C、肺脾心
D、肺肝脾
E、肝脾肾
A
哮喘的发病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内伏,成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
56、学龄期儿童药剂用量是成人量的
A、2/3
B、1/2
C、1/6
D、1/3
E、以上均非
A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为方便掌握,中药汤剂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57、疳证临床尤多见于
A、1岁以下小儿
B、3岁以下小儿
C、5岁以下小儿
D、7岁以下小儿
E、9岁以下小儿
C
疳证临床尤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58、下列各项,有关水肿的预防与调护,错误的是
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B、预防感冒,保持皮肤清洁,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疮毒
C、发病早期可适当活动,晚期需卧床休息
D、水肿期及血压升高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E、每日准确记录尿量、入水量和体重,监测血压
C
小儿水肿之预防与调护(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预防感冒,保持皮肤清洁,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疮毒。(3)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4)水肿期及血压升高者,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每日准确记录尿量、入水量和体重,监测血压。
59、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
A、出生~1个月小儿
B、1个月~1岁小儿
C、1~3岁小儿
D、3~10岁儿童
E、10岁以上儿童
D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以3~10岁小儿为多。
60、猩红热的发热与出疹的关系是
A、发热1~2天出疹,疹点细小有痒感
B、发热数小时至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C、发热3~4天,热退疹出
D、发热3~4天,皮疹出现,热度增高
E、发热2天,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及结痂
B
丹痧西医学称为“猩红热”。猩红热发热数小时至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61、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胃、小肠
B、胃、大肠
C、脾、小肠
D、脾、大肠
E、脾、胃
E
积滞常由喂养不当,伤及脾胃,或脾胃虚损,复伤乳食所致,其病变脏腑在脾胃。
62、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
A、消食导滞
B、运脾开胃
C、健脾助运
D、理气醒脾
E、养胃育阴
B
厌食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
63、小儿睡时露睛,属于
A、脾胃不和
B、肝脾不和
C、脾虚气弱
D、胃气不降
E、肾不纳气
C
小儿寐时眼睑张开而不能闭合,属于脾虚气弱。
64、水痘好发于
A、秋冬
B、春秋
C、冬春
D、春夏
E、夏秋
C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
65、小儿感冒后容易出现咳嗽加剧,喉间痰鸣的症状,其原因是
A、脾常不足
B、肺常不足
C、肝常有余
D、肾常不足
E、心常有余
B
小儿“肺常不足”,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尚不完善,加之小儿冷暖不知自调,一旦护养失宜,易于感受外邪,导致肺的宣肃功能失常,在临床上出现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肺系病证,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66、口疮风热乘脾证,治疗首选
A、桑菊饮
B、泻白散
C、导赤散
D、白虎汤
E、银翘散
E
口疮之风热乘脾证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嫩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代表方剂:银翘散。
67、小儿水肿气阴两虚证的治法是
A、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B、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C、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D、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E、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B
小儿水肿之气阴两虚证证候: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有浮肿,耳鸣目眩,咽干口燥,舌稍红,苔少,脉细弱。治法:益气养阴,利水消肿。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68、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年龄多见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
E、以上均非
D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69、小儿营养不良的标准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A、95%
B、90%
C、85%
D、70%
E、60%
C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70、下列各项中属于前后配穴法的是
A、急性胃痛取足三里、梁丘
B、咳嗽取膻中、风门
C、牙痛取合谷、内庭
D、肝气郁结证取太冲、内关
E、下肢外侧痛取环跳、阳陵泉
B
牙痛取合谷、内庭——同名经配穴法;肝气郁结证取太冲、内关——同名经配穴法;下肢外侧痛取环跳、阳陵泉——本经配穴法;急性胃痛取足三里、梁丘——本经配穴法。
71、太溪穴位于
A、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B、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C、足内侧外踝后方
D、外踝下缘凹陷处
E、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A
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7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拔罐治疗作用的是
A、消肿止痛
B、解毒杀虫
C、通经活络
D、祛风散寒
E、行气活血
B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73、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A、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B、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E、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
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74、足少阳胆经的络穴是
A、丰隆
B、飞扬
C、光明
D、大钟
E、蠡沟
C
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大钟为足少阴肾经络穴;蠡沟为足厥阴肝经络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飞扬为足太阳膀胱经络穴。
75、五输穴中,所入为
A、经
B、合
C、井
D、荥
E、输
B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76、有关晕针处理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予以饮温开水或糖水
B、重者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
C、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D、使患者平卧,头部抬高
E、宽衣解带,注意保暖
D
晕针的处理中:使患者平卧即可,不要将头部抬高,以免影响头部供血。
7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腹部
B、指(趾)内侧端
C、腹部
D、胸部
E、四肢内侧
D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胸部。
78、可治疗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病证的腧穴是
A、颊车
B、头维
C、四白
D、承泣
E、地仓
A
颊车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79、脾经在循行中,未与以下何处发生联系
A、肝
B、心
C、舌
D、咽
E、膈
A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
80、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天枢穴主治病证的是
A、腹痛、腹胀
B、便秘、腹泻
C、疝气
D、痛经
E、月经不调
C
天枢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81、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的腧穴是
A、足三里
B、阴陵泉
C、曲泉
D、地机
E、阳陵泉
B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82、足太阴脾经的终止穴是
A、大包
B、章门
C、隐白
D、大敦
E、厉兑
A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食用菌,可治疗哪些疾病看完这篇文章便一
- 下一篇文章: 秋季长期咳嗽的肺心病患者吃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