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的艾灸治疗水肿
水肿
水液潴留于体内,泛滥溢于肌肤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称为水肿。中医理论认为,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根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2类:阳水发病急,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呼吸急促;阴水发病较缓,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二者病因病机不同,因此在艾灸治疗时略有差别。
[常用艾灸处方]
◎阳水:①风门、肺俞;②阴陵泉;③委阳。
◎阴水:①脾俞、肾俞;②水分;③关元。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专家提示
●引起水肿的原因众多,应当查明原发病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平时注意低盐饮食,可配合玉米须茅根饮、鲤鱼赤小豆汤等食疗方法。
委阳:在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具体艾灸方法]
①风门: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②肺俞: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③阴陵泉:用温和灸或温针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④委阳:用温和灸或温针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⑤脾俞:用温和灸或无瘢痕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⑥肾俞:用温和灸或无瘢痕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⑦水分:用温和灸或温针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⑧关元:用温和灸或无瘢痕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灸10次,休息3日,直至水肿症状消失为止。
- 上一篇文章: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肺癌被气出来
- 下一篇文章: 心肺不分家,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