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同济医学院全科医学复习整理
白癜风检查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22.html
上期推文([首发]同济医学院《全科医学》复习整理(上))和大家见面后,18级热心的江学姐发来了完整版的题目(一系二系中德法医):
下面是继续进行的复习整理哦~
09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名词解释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利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
简答与论述
1、临床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临床思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临床资料收集过程;
(2)分析资料做出诊断的过程;
(3)通过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治疗对诊断的验证和修正的过程。
其中获取真实、系统、完整、准确的临床资料是临床思维的必备要素。
2、全科医学临床思维特征有哪些?
(1)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
(2)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遵循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
(4)坚持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3、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是什么?
(1)全科医生的诊断方法
掌握病因的初步诊断方法;
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Eg.典型诊断三联征举例: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脑膜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急性胆管炎;腹痛+停经+阴道异常出血→异位妊娠
实施临床推理的基本方法;
学会运用疾病概率的方法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掌握对诊断假设进行验证的基本方法。
(2)全科医生的诊疗流程
注意识别或排除可能会威胁到病人生命的关键问题;
诊断鉴别分类和危险问题标识法。
10全科医学中的医患沟通和法律问题名词解释
1、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
广义:以医生为主体的与从事医学活动有关的“医方”群体,同以病人为主体的与就医行为有关的“患方”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狭义:医生与病人及其关系人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或契约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医疗合同关系是医患关系的基本形态。
2、医患关系模式: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医患关系样式。
3、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4、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预防、诊疗、保健、康复等主题,以病人为本,以医生为主导,对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多途径交流的过程。
5、医疗合同:是指医方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患方为此支付费用的合同。医疗合同为诺成合同,双务有偿合同,其主要内容由医患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构成。
选择
1、沟通的基本原则:
诚信、平等、尊重、移情、理性、慎言
2、医患关系的特征:
双方目的的同一性、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医疗过程的互动性
3、医患关系模式类型:
主动-被动型:传统;
指导-合作型:现代;
共同参与型:发展
4、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特点:
是共同参与的互动关系;
是全面照护的协同关系。
5、沟通的要素:
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信息传递渠道、信息接受者、反馈
6、病人的权利: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知情同意权、决定权、隐私权、平等基本医疗权、免责权
简答和论述
1、全科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哪些内容?
(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坚持以病人为本的理念;
(4)建立充分有效的沟通;
(5)身体力行树立良好形象。
2、全科医学中医患沟通的语言性技巧和非语言性技巧的内涵是什么?
语言性技巧:
运用得体的称呼语;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主动倾听积极反馈;形象化表达医学术语;从病人角度看待问题;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相结合;适宜的语气、语速、语调。
非语言性技巧:衣着得体、正确理解和表达面部表情;善于运用眼神传递信息;运用恰当的身体姿势,保持合适的交谈举例,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
3、全科医学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
(1)与诊断相关的法律问题:误诊和出具诊断证明;
(2)与住院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病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病人外出发生意外伤害;
(3)与急救、转诊相关的法律问题
(4)与健康档案相关的法律问题
(5)与家庭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问题;
应对方式:将法治思维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之中,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尊重病人的权利,规范诊疗行为,用法律思维来正确看待医疗行为与医患关系。
4、建立和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1)是做好全科医疗工作的基础;
(2)是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前提;
(3)是全科医生可以调动的资源
(4)是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催化剂。
11常见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一、高血压
名词解释
1、高血压:在安静、清醒和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诊室成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选择
1、导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
2、治疗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不能自愈、目前也没有根治方法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治疗的最终目的旨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4、治疗药物
A(ACEI、ARB)
B(β受体阻断剂)
C(CCB):二氢吡啶类禁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非二氢吡啶类禁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
D(利尿药):常作联合用药
5、降压目标:
一般成年病人:/90;65岁+/90
简答与论述
1、高血压易患人群包括哪些?
(1)血压高值(~/85~89);
(2)超重或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
(4)长期高盐饮食;
(5)长期过量饮酒;
(6)年龄=55岁
2、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
3、简述高血压的诊断要点。
(1)高血压诊断:包括高血压分类、分级、和预后危险分层;
(2)并存疾患诊断:同时存在的,与高血压相关或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的健康状况可能发生影响;
(3)生活方式评估,包括吸烟或被动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生活方式等;
(4)其他临床问题诊断评估:包括症状或体征检查、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
4、在基层高血压病人伴有哪些严重临床情况需要呼叫救护车转诊?(6点)
(1)意识丧失或模糊;
(2)血压=/伴剧烈头痛、呕吐,或突发语言障碍和(或)肢体瘫痪;
(3)血压显著升高伴持续性胸背部剧烈疼痛;
(4)血压显著升高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
(5)胸闷、胸痛持续至少10min,伴大汗,心电图显示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
(6)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严重情况:意识淡漠伴血压过低或测不出、心率过快或过慢、突发性全身过敏反应。
5、简述高血压病人的基层随访要点。
一级管理:血压已达标的病人(三个月一次)
二级管理:血压未达标的病人(2~4周一次)
内容: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临床情况处理、血压水平评估、个体化健康咨询、转诊、随访记录
二、冠心病
名词解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选择
1、冠心病的分型:隐匿型(无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猝死。
2、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隐匿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治疗原则:恢复缺血心肌血供、预防严重不良反应、保护心功能、及时防治各种并发症
4、抗心肌缺血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CCB
5、预防心肌缺血改善预后的药物:抗血小板药、调脂药(他汀类)、ACEI及ARB
简答和论述
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饮食、职业、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家族史
2、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鉴别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治疗效果
显著
差
疼痛频率
频繁
不频繁
发热
无
有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无
有
心电图变化
无
有特征性或动态性变化
血压
升高或无明显变化
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3、何为冠心病的一、二、三级预防,二级预防有哪些?
一级预防:在未发病时对多种危险因素在源头的综合控制;
二级预防:是指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
A: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eg.硝酸酯类)、ACEI及ARB
B:β受体阻断剂、控制血压
C:降低胆固醇、戒烟
D:控制饮食、防治糖尿病
E:健康教育、体育锻炼
三、脑卒中
名词解释
脑卒中:是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的一组器质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选择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2、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类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腔隙性脑梗死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简答及论述
1、脑卒中的急性社区处理?
早期救治:(7D)发现、派遣、快速转运、医院门口、收集资料、治疗决策、用药
院前筛查
院前处理及转运
专科治疗后转出
2、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及健康指导:是指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尚未发生脑卒中的人群,在发病前通过定期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及时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
二级预防及干预策略:是指已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三级预防及康复治疗: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康复评定贯穿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由康复小组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循序渐进。
3、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
比较项目
出血性
缺血性
病因
脑动脉破裂
血供减少
分型
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
头颅CT
高密度灶
低密度灶
治疗
强化性降压治疗
快速再
- 上一篇文章: 这四类放疗患者要注意放疗后需警惕放射性
- 下一篇文章: 55岁男性艾滋病,广泛的脑部肿块肺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