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1总体框架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张粤-2-18
第一层:
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阴阳(对立、互根、交感、转化)
五行(特性、归类、关系、八法)
脏腑(五脏、六腑、奇腑)
经络(正经、奇经、功能)
体液(气血津液)
病因(内外因、痰饮)
病机(邪正、阴阳、气血、津液)
第二层:特点
整体观念
有机整体(五脏为中心)
与环境统一(自然、社会)
辩证论治
病:生理变化的完整过程
证:某一阶段,病因、性质、部位
症:表现特征
同病异治:病同证异
异病同治:病异证同
第二层:阴阳
对立(制约、消长)
互根(互用)
交感(互藏)
转化
阳:外、背、头、体表、皮肤、六腑、心肝、气、津
阴:内、腹、足、内脏、肌肉筋骨、五脏、脾肺肾、血、液
阳:风暑火、外感、声高、躁动、寸、数、浮大滑、辛甘淡、
阴:寒湿燥、内伤、声低、沉静、尺、迟、沉小涩、酸苦咸
第二层:经络
1、十二正经:
三阳(太少明)、三阴(太少厥)
走向:胸走手,手走头,头走足,足走腹
表里
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
2、奇经八脉:任督、冲带、2跷(抬脚)、2维(维系)
3、功能:运输气血、联络、传导、调节
第二层:体液
气:活力物质
血:红色液体、濡养、化神
津:清稀,滋润皮毛、五官
液:稠厚,濡养脏腑、髓、关节
1、气
功能:推动、温熙、防御、固摄、气化
分类:元气(脏腑气、经络气)、宗气、营气、卫气
2、血
心气推血、肺朝百脉、肝行气行血、藏血,脾统血。
喜温、恶寒。
3、关系
气能生、行、摄:血、津液;
血、津液:载气、养气;
津血同源
第二层:病因
1、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
2、内因
七情(怒喜思悲恐、忧惊)
饮食(饥饱腐、寒热、五味偏)
劳逸:劳(力、神、房)、逸(力、脑)
3、病理产物
1)痰饮:阻滞气机、水液,蒙蔽心神。
痰(肺咳、心(悸、痴、狂)、胃痞、肢麻、头晕)
饮(胸胁胀满、膈不可平卧、肠鸣、肤肿)
2)瘀血:
血行不畅:气虚、气滞、血寒、血热
血离经脉:内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
刺痛、血紫暗(出血、唇、舌、肤)、脉涩结代
心(痛悸闷狂)、肝(胁痛)、胞宫(痛、块、闭、漏)
3)结石:肝胆、肾膀胱、胃
第二层:病机
1、邪正盛衰
实:邪盛正盛、实物滞留(痰、水、血、食)
虚:正虚(神疲气短、心悸、自盗汗、畏寒、脉弱)
2、阴阳失调
阳盛:壮热、面红、目赤,格阴(厥逆、脉沉数有力)
阴盛:形寒、肢冷、舌淡,格阳(颧红、身热欲被)
阳衰:肢冷、舌淡、脉迟、喜静、下利清谷
阴衰:无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失常
气(虚、陷、脱;滞、闭、逆)
血(虚、瘀、溢)
4、津液失常
不足(肤干、窍干、肉陷、抽筋、震颤)
输布(水湿、痰饮)
5、内生五邪
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极、肝阳、血燥、阴虚、血虚。
火:阳盛、阴虚、邪郁、情志
湿:脾虚。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燥:津伤。肺、大肠,胃。
寒:阳虚。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一味蚂蚁治百病秘验方大汇总
- 下一篇文章: 主要诊断的正确选择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