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等9种新冠病毒ldquo后遗

时间:2021-3-9来源:饮食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文/张洪涛(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核心提要

、目前有学者指出,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后,有可能出现肺损伤、肾脏与肝脏、中风等严重问题。

、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新冠,不但可能会有副作用,还会延缓对病毒的清除。

3、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睾丸的可能性比较小,通过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4、在新冠治疗中使用的一些抗病毒、抗感染药物,也会有有肝损伤、肾损伤的副作用,应该对相应的指标进行检测,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以防不可逆的损伤出现。

5、疫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社会需要面对的“后遗症”。

新冠肺炎后遗症有多严重?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造成多万人确诊,死亡超6万人,累计治愈0多万人。国内疫情已基本结束,累计治愈人数近8万人。但在这些治愈的0多万人中,却出现了令人心惊的后遗症。月前,研究机构报告对武汉治愈病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很可能通过这些细胞表面的ACE入侵,感染肾脏和睾丸,影响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可能引起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5月8日,一项发表在美国JAMANetworkOpen上的小样本分析显示,医院的医生发现,有6%的确诊男性精液中Sars-Cov-检测为阳性。有专家称,不排除冠状病毒的精子有通过性传播的可能性。

医院传染病中心医学主任曾德贤博士称,在他观察到的患者病例中,许多患者的肺功能可能下降约0%至30%。对9名受感染康复的的肺部扫描,发现所有患者的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受损。但尚不能确定对康复患者的长期影响,例如他们是否会发展为肺纤维化,肺组织变硬,器官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这些都需要一至三年的时间,才可以看到结果。目前有学者指出,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后,有可能出现肺损伤、肾脏与肝脏、中风等严重问题。

而日前由苏格兰学者领导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新冠重症患者受感染后,因其对于各种器官的攻击,受损情况,预计他们在治愈后,将分別平均失去4年和年寿命。格拉斯哥大学公共衛生高级临床讲师DavidMcAllister指,因新冠病毒病損失的寿命,与心脏病或严重呼吸道等严重疾病相似。当然,这一研究虽然遭到了许多科研人员的质疑,但仍表明了新冠后遗症的严重性,可能已超过了我们想象。

新冠幸存者出现的症状,到底是新冠病毒的后遗症,还是治疗药物出现的副作用?

非典后遗症危害至今仍存

新冠肺炎后遗症会更严重吗?

研究新冠病毒治疗药物造成的后遗症,还得从7年前的非典疫情说起。

年月4日,央视《新闻+》播出特殊节目:《“非典型”后遗症》。通过这个节目,很多人才了解到在非典的幸存者中,还有不少人在经历年那场席卷中国的非典后遗症的问题。7年前那场流行病,给这部分非典痊愈患者,仍在带来创伤与痛苦。

当年的“非典”,国内确诊病例为多人,死亡多。但是根据节目的报道,在“非典”结束6年之后,在北京还有00多人因为后遗症在接受治疗,其中有一半是因公感染的医护人员。因为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参加所提供的免费治疗,所以实际上有后遗症的人,不只这00多人。

这些患者出现的后遗症症状,大多为: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以及因为长期疾病所导致的精神抑郁症。

骨头坏死的患者,一开始时出现的症状是膝盖疼,随后是双腿酸疼,然后肩膀也会痛。在出现骨头坏死之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重度骨质疏松,患者骨头非常脆弱,有人因为一个简单的扶墙动作,就会导致手掌骨断裂。情况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骨头、关节置换手术。

肺部纤维化的人,症状是呼吸不畅。目前对于肺纤维化,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药物,患者病情不会逆转,只会越来越糟。

但导致这些后遗症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病毒感染,而是治疗“非典”所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疗法。在紧急之中,为了缓解出现的呼吸窘迫症,抢救患者的生命,治疗方案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但是糖皮质激素就是“双刃剑”,虽然一方面可以挽救非典病人的生命,但是另一面却导致了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尤其是在过量使用的人群中。

新冠肺炎与非典的症状相似,严重者都会出现呼吸窘迫症,也同样可能在治疗中,使用到糖皮质激素。患者在治疗后会不会也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呢?还是会出现其他的与“非典”不同的,更严重的后遗症?

出现后遗症的“非典”幸存者是不幸的,但是也正因为他们的不幸,让医学界清楚地认识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今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已经非常慎重对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了。

香港玛格丽特公主传染病中心医学主任曾德贤博士说,某些患者康复后的肺功能可能下降约0%至30%。但尚不能确定对康复患者的长期影响,例如他们是否会发展为肺纤维化,肺组织变硬,器官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这些都需要一至三年的时间,才可以看到结果。

月6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目前并没有临床证据,可以支持糖皮质激素对肺损伤的治疗[]。该论文的通讯作者JKennethBailli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09-nCoV临床管理小组成员。论文指出,大部分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都是因为宿主过激免疫反应所引起,虽然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肺部炎症,但也会抑制清除病毒所需要的免疫反应。

简单总结,就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新冠,不但可能会有副作用,还会延缓对病毒的清除。

中国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也只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使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表现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等等,才推荐使用。即便使用,也只是短期内使用(3~5天),而且建议使用的是中效糖皮质激素药物甲泼尼龙,剂量不超过~mg/kg/日。

甲泼尼龙作用时间比较短暂,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也没有广泛使用,因此患者在治疗后不应该导致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不过,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还是应该注意检查,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需要及时治疗。

由此看来,“非典”的后遗症不太会成为新冠的后遗症,但是新冠自己会不会有一些特有的后遗症呢?

陆军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进行肺部扫描后,发现患者康复后仍然可以在肺部深处携带这种病毒。

新冠病毒对睾丸的伤害,到底有没有?

有段子说,如果想消灭什么物种,就告诉国人这个物种有壮阳功效;反之,如果想保护什么物种,就多宣传一下肾损伤的风险。

虽然现代的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肾只是一个过滤尿液的器官,但是对于国人的理解力来说,肾好,一切都会好。

在新冠疫情中,有人得了重症,然后出现了肾损伤,不得不进行肾透析。于是有人惊呼:新冠病毒太狡猾了,会攻击肾脏。

Dr.AlanKliger是美国肾脏协会新冠应对小组的主任,他说在美国的ICU患者中,有0~40%都有肾损伤。这个比例比中国之前所报道的0%的比例要高。

如果说肾脏与生殖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接下来关于病毒攻击睾丸的报道,更是让人惊呼:这病毒是要让人断子绝孙的节奏啊!

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感染人体,靠的都是人体细胞表面一个叫ACE的蛋白。早在年,有研究就发现该蛋白在睾丸中表达比较高[]。在年对SARS死亡患者的尸检也发现,患者睾丸出现了病理变化,有睾丸炎。在所检查的6个患者睾丸中,均显示出广泛的生殖细胞损伤,生精小管中几乎没有精子[3]。

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后,有更多的研究比较了ACE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确认ACE在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和睾丸输精管细胞中均有高表达,而且在睾丸中的表达量几乎是人体内最高的[4]。

有了这些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完全可以胆战心惊地做出推测:新冠病毒很可能通过这些细胞表面的ACE入侵,感染肾脏和睾丸,影响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可能引起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有了这种“核威慑”级别的风险,各种封城的措施就会实施得更容易,但是欧美的年轻人还是个例外,一有机会就想奔向沙滩,不肯放弃各种聚会的机会。

如今新冠在国内已经基本结束了,累计治愈人数近8万人,这些幸存者到底肾脏和睾丸有没有什么后遗症呢?

4月6日,在国际生殖医学期刊《BiologyofReproduction》上,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该研究的对象是3名武汉新冠患者,其中人为~38岁的中青年,为轻症患者,人无症状,另外一人为67岁的新冠死亡病例。在所有名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提供的精液中,都没有检测到病毒;在死亡者的睾丸组织中,也没有检测到病毒。这份数据说明,新冠病毒感染睾丸的可能性比较小,通过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比较小。[5]

同时还有另外一份研究,发表在《FertilityandSterility》学术杂志上,研究对象为武汉34位新冠肺炎确诊成年男性,在平均确诊一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精液中都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该研究还对单细胞的基因测序进行了分析,发现病毒受体的表达量其实不是很高,说明病毒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入侵睾丸[6]。

有人还是会有疑问,以上研究表明患者在康复后精液中没有病毒,并不能表明在发病中时也没有病毒;而且,这些研究也没有表明患者康复之后性功能就没有障碍。

确实因为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上述研究并未在患者诊断后立即获取精液样本,进行研究。在第二份研究中,只有3人能在诊断后4天内提供精液,其他人只能在4天之后才能提供。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获取精液样本,并不像获取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那样可以张口就来!患者能够提供精液,也表明了性功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正常。从提供精液的时间点数据来看,也表明有的人恢复比较快,有的人较慢。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新冠是一种疾病,ICU也不是度假村,疾病后的恢复本来就需要时间。

至于生殖系统有没有长期的后遗症?这还得需要靠数据来回答。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推测,新冠不可能是一种让人断子绝孙的病毒。回顾一下历史,HIV、人疱疹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这些病毒感染后也能引起睾丸炎,并且全都能在精液里检测到,但是它们并没有让人类断子绝孙。一个在精液中都不存在的新冠病毒,能够终结人类吗?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这张图表,表明了新冠病毒是如何攻击人体各处器官的过程与方式。

新冠病毒对各种器官组织的伤害

有哪些后遗症?

会在延后多少年出现?

精液里虽然没有测到病毒,但是患者肾脏的损伤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新冠肺炎患者在肺部会有炎症、损伤,但事实上,受到损伤的器官,不只是肺和肾。在《科学》杂志上,有一篇科普文章,列举了病毒感染后受到损伤的器官,可以说是从头到脚。[7]

比如说心脏,有数据表明,中国武汉46名住院患者中0%出现心脏损伤;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第一例新冠病例,在月6日去世,当时认为死因是心脏病,但是目前的尸检报告显示,这名57岁女子有新冠病毒感染。

比如说血管/血循环,荷兰一份报告显示,在84名ICU患者中,有38%的人出现血凝异常。如果血凝块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就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如果进入脑部,也可能导致中风。甚至在青壮年中,也出现了因为大血管堵塞而出现的中风[8]。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是血凝块的副产品,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生命就越危险。目前在新冠治疗中,已经在使用防止凝血的肝素。

在纽约朗贡医学中心,有5%~0%的住院患者需接受神经科专家评估,以确认是否有大脑和神经中枢损害。

另一项研究表明,有一部分人在感染后失去嗅觉与味觉,在某些地区,因为病毒检测试剂盒不够用,就直接使用嗅觉检查来进行筛查。

感觉新冠病毒就是一个非常邪恶的病毒,度无死角对人体进行攻击。即便患者战胜了病毒,也有一个极大的疑问:病毒感染造成的伤害,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是一部分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其次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都是轻症和普通症状,在方舱跳一跳广场舞,就没什么事了。无症状者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程无症状,如果不是检测出新冠病毒感染,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一种是处于潜伏期,在一定时间后出现症状。

开学第一天杭州小学生戴“一米帽”上课

有多少人属于第一种情况呢?根据南方日报所报道的来自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统计,从3月日至4月3日,全省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3例,累计转为确诊病例9例。假设这多人中有一半是在3月份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那即便经过至少3个星期的观察,也最多只有0%左右的人发展出症状。

如今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新冠病毒的抗体检测,目前的初步结果也认为真正的感染者要比确诊感染数多,至于多多少,尚无定论,但是可以推测:很大一部分感染者可能完全不会出现什么症状。

既然没有症状,就不能主观地推断今后会有后遗症,否则就是江湖术士的骗局:施主我看你已经被病毒感染,日后必有灾难,要想消灾,需要先破费点钱财。

即便是普通症状的感染者,在治愈后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主任许树昌教授在媒体的采访中表示,医院的医生已经对0多个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发现他们全都没有出现后遗症问题。这与“非典”的情况完全不同。

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只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重症、危重症,这部分人才特别危险,可能需要上呼吸机、插管,会有器官损伤,死亡率也很高。

但是导致器官损伤的直接原因,其实并不是病毒,而是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免疫过激,以及因此而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在对非典患者进行的尸检就发现,在受到损伤的睾丸组织里,虽然没有发现病毒,但是发现了免疫细胞,说明是免疫炎症导致的损伤[3]。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治病过程中,如果器官的严重损伤已经发生,比如肺纤维化,要完全恢复成疾病发生之前的样子,目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涉及到了器官的再生能力,并不是目前的医学可以解决的。

为了防止这类器官损伤的后遗症,目前所能够做的,如果找到能及时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办法,不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以减少对各器官组织的损伤。托珠单抗、芦可替尼都是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在目前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这些药物也初步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它们是否可以真正作为治疗新冠的药物,还需要等到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确认。

此外,有一些“后遗症”的出现,与治疗有关。比如易凡、胡卫锋两位面容变黑的医生,其实是与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黏菌素B有关,该药物确实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积,但是却是可逆的,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在新冠治疗中使用的一些抗病毒、抗感染药物,也会有有肝损伤、肾损伤的副作用,应该对相应的指标进行检测,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以防不可逆的损伤出现。

许多患者在治疗中常会出现免疫炎症因子风暴。这张图表表明了炎症因子风暴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影响

新冠抑郁症

不仅限于被病毒感染的人

在非典幸存者中,因为家人的丧失,长期疾病的打击,就有人出现抑郁症。同样的情况,也会在新冠幸存者中出现。

根据《纽约时报》4月7日报道,纽约曼医院急诊科主任自杀身亡。布林在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工作,像众多的医护一样,布林也感染了新冠。在休息隔离了一段时间后,医院,但是很快又被送回了家。这一次布林没有呆在纽约,而是回到了弗吉尼亚州的老家,但是与第一次回家不同,这次布林没有能够再回前线。

在自杀之前,布林向家人描述了前线那些垂死的病人,讲述了那些在救护车里就逝去的生命。布林49岁,在她的行医生涯里,布林救治了无数的急诊患者,但是从来没有感到如此无力。这种挫败产生的抑郁,让布林无法走出自己心理的困境。她人虽然离开了纽约,但是感觉生命已经留在了纽约,已经护送着那些曾经无力救治的患者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因新冠而抑郁的,不只是患者、医生。目前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为了避免传染,很多国家的学校都关闭了,学生只能呆在家里,保持社交疏远。这些措施,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名患有COVID-9的纽约58岁女性患了脑炎,导致大脑组织受损。而可能的后遗症将伴随她终生。

在中国,因为疫情,有.8亿的学生封闭在家,只能上网课。在《JAMAPediatrics》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对武汉武汉和黄石两所小学的近名学生的调查。在接受调查时,学生平均已经封闭在家33天,有.6%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有8.9%的学生出现了焦虑症状[9]。

不过,这些抑郁和焦虑并不是都与疫情直接有关。之前有研究数据表明,即便在没有疫情的“和平时期”,中国的小学生也有7.%会出现抑郁的症状[0]。不管封闭在家有没有给小学生带来抑郁和后遗症,提供上网课的应用软件的商家可能需要对付焦虑和抑郁,因为小学生们给的差评太多,直接把软件打入“最烂”的级别。

所以,疫情已经影响了世界,已经影响到了几乎每一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社会需要面对的“后遗症”。即便在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的中国,大家还是会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随着国内的复课,小学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教室、如果戴“一米帽”,如何重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

不管如今疫情如何肆掠,它应该会像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众多瘟疫一样消退。新冠病毒造成的破坏,需要时间来修补。我们目前能做的,应该是客观观察病毒的危害,而不是对未来的过份恐惧。

参考文献:

.Russell,C.D.,J.E.Millar,andJ.K.Baillie,Clinicalevidencedoesnotsupportcorticosteroidtreatmentfor09-nCoVlunginjury.TheLancet,00.(03):p.-.

.Douglas,G.C.,etal.,TheNovel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Homolog,ACE,IsSelectivelyExpressedbyAdultLeydigCellsoftheTestis.Endocrinology,.45(0):p.-47.

3.Xu,J.,etal.,Orchitis:AComplicationof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BiologyofReproduction,.74():p.40-46.

4.Fan,C.,etal.,ACEExpressioninKidneyandTestisMayCauseKidneyandTestisDamageAfter09-nCoVInfection.medRxiv,00:p.00.0..8.

5.Song,C.,etal.,Absenceof09NovelCoronavirusinSemenandTestesofCOVID-9Patients.BiologyofReproduction,00.

6.Pan,F.,etal.,NoevidenceofSARS-CoV-insemenofmalesrecoveringfromCOVID-9.FertilityandSterility.

7.Wadman,M.,etal.,Howdoescoronaviruskill?Clinicianstraceaferociousrampagethroughthebody,frombraintotoes.Science00.

8.Oxley,T.J.,etal.,Large-VesselStrokeasaPresentingFeatureofCovid-9intheYoung.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00:p.e60.

9.Xie,X.,etal.,MentalHealthStatusAmongChildreninHomeConfinementDuringtheCoronavirusDisease09OutbreakinHubeiProvince,China.JAMAPediatrics,00.

0.Xu,D.-D.,etal.,PrevalenceofdepressivesymptomsinprimaryschoolstudentsinChina: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00.68:p.0-7.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szl/1258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