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肺气肿如何有效治疗

时间:2021-3-2来源:饮食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01

老慢支、慢支炎都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百姓、一般公众觉得会很陌生。我们平常讲老慢支慢支炎,肺气肿。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的。实际上老慢支或者慢支炎。实际上也是一个慢性气道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慢阻肺的早期。主要表现在咳嗽和咳痰。

☆慢阻肺前期就是咳嗽咳痰

从科学的定义来说呢,就是假如说一个人。每年积累的有三个月的咳嗽和咳痰。有两年这样的话就可以定义为慢支炎。那么这个定义实际上在慢阻肺的一期或者二期,甚至是包括在内的。所以慢支炎,实际上往往是慢阻肺的早期慢阻肺是一个常见病,在世界上,在我们国家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从年到年,慢阻肺将成为第三位的致死的原因。第五位的致残的原因,现在我们国家初步统计在40岁以上的人群有8.2%是患慢阻肺的。换句话说,那就是我们国家有万的人患慢阻肺。而且慢阻肺的很大问题就是它的病死率很高,在年的统计里边,当年的死亡的人数达到万。有句话说就是每分钟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02

慢阻肺怎么得的呢?

慢阻肺是怎么得的呢?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一直往下分支,像树杈那样的分支到23级最后到肺泡,形成一个呼吸系统。由于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特别是抽烟,灰霾,还有生物燃料。比如柴草、煤不断的长期对支气管刺激,使得支气管变厚变窄。呼吸受到限制,所以叫气道阻塞性疾病。

☆被阻塞的气道

对于慢阻肺来说,一个最可怕的情况是什么?他是所谓的不动声色的杀手。说最少有一半以上,甚至2/3的患者,对病情开始不太了解,等到它的危害加大,或者他的肺功能降到50%以下的时候。才会使得有人有所感觉,感到气促,气紧,咳嗽,咳痰。但是一旦症状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就比较困难,丧失了治疗的时机,特别加上不断的急性发作,会产生呼吸衰竭而出现死亡,我们从学术上来定义来说,第一秒钟呼气出来的肺的容量。小于正常值的70%的时候,我们把它定义为慢阻肺,这是在医学上的定义,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呢,到了后期,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咳痰,特别是所谓的喘,或者叫气短气紧,或者叫气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患者因为有了气促症状,特别在稍微活动的时候,气紧的症状就加重了,所以他常常在这个时候才来看医生,这是他的就医的原因,他继续发展的话,他开始是赶公共汽车、上楼梯,觉得气紧,慢慢发展到后来日常的工作,比如说洗澡,甚至刷牙,这些时候会出现气紧,最后就是坐在那儿,气都喘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已经发展到比较晚期了。

☆晚期慢阻肺患者

03

慢阻肺分为两个阶段

慢阻肺出现症状以后,我们分两个期,一个叫稳定期。没有急性发作的,还有一个叫急性发作期。稳定期间是他也有症状,比如还是有气促咳嗽,特别是气促,但是他一旦遇到感染或者天气变化,或者比较强力的一些异常的气体刺激的时候,它会出现急性加重,在急性加重的时候,他的气促明显的加重,有的时候痰会增加,但最主要的是气促增加,气促增加是一个急性发作,这个急性发作需要及时治疗,因为每一次急性发作。会加重患者肺功能的恶化。我们统计过,要是每一年有两次三次这样的急性发作。那他在五年的病死率可以接近30~40%,所以急性发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预防的特点。刚才我们讲过慢阻肺的整个规律,所以它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所以对于慢阻肺,可能跟其他的疾病一样,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样。我应该注意早期的发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干预,我说了要早发现,早诊断。03

怎么早期诊断慢阻肺

那么主要当前靠什么办法呢?主要是肺功能的检查,这个肺功能检查其实也不贵也不复杂,刚才我所讲的,只要你用力吹一口气,你会发现你吹出来的气,特别是在一秒中吹出来的气小于正常值70%的时候,那你就是应该诊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肺功能的这种检查是非常简单的

温馨提示:如果您正被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呼吸衰竭及肺部肿瘤等疑难杂症困扰,可拨打—预约专家号、贾宁教授亲诊!

贾宁主任医师

贾宁,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知名呼吸和肿瘤专家,全国中医药研究会委员,陕西贾堃肿瘤研究所医院客座教授。我国著名中医抗肿瘤专家贾堃之子,从小随父研习中医,尽得其父真传。熟读《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医学书籍,练就一身济世救人的本领。深得中医理论之精髓,行医40余年,中医“望闻问切”之术和下药功力日渐高超,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辨证施治。治疗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呼吸衰竭及肺部肿瘤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受益患者众多,多次受国家表彰,是中医界认可的中国治喘大师。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szl/1252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