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医院风湿五科年冬

时间:2022-8-22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426/5334060.html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典籍《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的“长夏胜冬”等中医养生治未病思想,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灸、中药内服、中药熏洗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消灭蛰伏在体内的阴寒之邪,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减少和避免宿疾发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适宜“夏治”?

  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常见的“冬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种风湿病,以及阳虚体质人群或老年人由于阳气匮乏而导致的畏寒、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多半是因体内阳气虚衰、外邪侵入而致。基于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的理论,便有了“冬病夏治”这一传统特色疗法。

  夏季阳气充足,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愈升愈旺的趋势,气血流通旺盛,药物容易吸收,“冬病”暂得缓解,体内凝寒之气易散,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另外,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

哪些“冬病”适宜“夏治”?有哪些特殊的疗法?

1、风湿医院是国医院建设单位、国家重点风湿病专科、心血管重点专科。科室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采用内服药物(中药、西药)、局部熏洗、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湿等患者中的寒邪重、体质差、病程长的寒性风湿病。以及怕冷、怕风,腰膝、肢体冷痛,僵硬,遇寒加重,女子宫寒等疾病效果显著。

对于患有风湿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2、儿科 根据小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个体差异配制外贴药膏及内服汤剂,通过穴位外敷和中药内调,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肺系的疾病。

3、内科采用内服中药加穴位贴敷,内外同治防治慢性疾病效果显著,开展了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等独特疗法。擅长治疗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咳嗽综合征、糖尿病、颈椎病、中风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是不是贴了“三伏贴”病情就立刻有好转?

  对于常见难治的病,如哮喘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者,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根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哮喘病有效率可达70%左右。另外,一般患者要经过一个疗程,即3年为一个疗程,才能有明显的效果。有些患者在初伏贴完贴敷后,中伏、医院贴敷时就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三伏贴”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哪些人不适合?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禁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严重皮肤过敏者、贴敷部位表皮破损者等要慎用。阴虚火旺体质、感冒发烧期间、以及女性经期也不适合贴敷。

贴敷期间,患者要注意哪些事项?

  敷药后局部有热、凉、麻、瘙痒、蚁行感或中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应避免过度抓挠,如贴敷处有烧灼或刺针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并不影响疗效。灼伤性的疼痛,敷药后几分钟即可产生,除去药物后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如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属于正常,起泡说明效果较好,对小水泡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任其自然吸收,医院处理。

  敷贴期间,禁食生冷、煎炸油腻、辛辣食物及牛肉、羊肉、狗肉、鸭肉、花生、虾蟹、韭菜等发物,以免助热生湿。在贴敷期间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导致敷药脱落。为保证药物渗透吸收,患者也应避免在空调房或顶风吹风扇。

儿童贴敷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冬病夏治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免疫力,增强患儿体质,减少冬季小儿感冒、哮喘、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皮肤较细嫩,贴敷的药方多为刺激性药物,需与皮肤贴近,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该疗法,以免使皮肤受到创伤。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及皮肤承受程度,一般贴敷时间控制在20分钟到2小时不等,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若有明显刺激感,应及时取下药膏。

三伏贴禁忌症: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2.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表面破损或者严重皮肤病者;3.属热证者:如发热、体质实热容易上火者。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20分钟-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三伏”时间的计算

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特点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三伏一共多少天三伏一般为30天,但有的年份为40天,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天数。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末伏(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年“三伏”总天数为40天,三伏天分别是:

初伏:年7月12日-年7月21日(10天)

中伏:年7月22日-年8月10日(20天)

三伏:年8月11日-年8月20日(10天)

患者朋友们可以在年7月12日入伏第一天来我院风湿五科贴“三伏贴”,切勿错过冬病夏治的良机。

贴敷地点:

医院风湿科五病区(住院部10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fzl/1448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