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生命的维度

时间:2020-9-29来源:预防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医院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生命的维度》约字。

生命的维度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维度的,生命当然也不可能例外。生命的维度是什么?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体一样,也有物理体积所必须的长宽高这样的物理维度,人的身高、肩宽、胸部厚度等等,都是人体的物理维度。然而,除了物理维度之外,生命体、包括我们人类,其实还有无机物所不具备的一整套生命所特有的维度,即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有的人活得长一点,有的人寿命短一点,生命持续了多久,这就是生命的长度。

有的人健康一点,有的人体弱多病,身体的疾病状态、体能其实就是生命的宽度。

有的人心情愉快、做事情效率很高,而有的人比较抑郁、心理健康有一些瑕疵,导致社会活动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的宽容度,就是生命的高度。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还要有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实际上只定义了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健康就是由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共同构成的。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不定义生命的长度呢?因为生命能够活多久、生命能够有多长,更多的是一个随机的事情,也就是说,生命的长度,固然有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更具有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在里面。

2

生命的长度

生命既然有寿命的长短之分,生命的长度有没有规律呢?有的,科学家认为,目前观察到的人的最长寿命是几岁,没有超过岁的,所以,在目前的寿命观察中,任何一个人的寿命都不可能超过岁,这就是目前认为的人的生命的极限长度。

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只能够活到死亡之后才统计出来的7、80岁的人口平均岁数呢,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健康条件不足以支撑活得更久,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的宽度可能不够宽,或者不能持续的宽,到了7、80岁,大多数的生命失去了应该具有的足够宽度,因此,生命这个复杂的系统彻底崩溃了。

3

生命的宽度

之所以用生命的宽度来度量生命的生理健康水平,而不是直接说生命的健康水平,是因为健康这个概念是一个不够严谨的、过于宽泛的概念。比如,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缺少了一个肢体,但是其他方面都很好,也没有什么慢性疾病,那这个人健康吗?这是一个很不好界定的问题,说这个人健康,是因为他没有慢性病,但是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残疾人;如果说他不健康,除了少了一只手,其他方面都很健康。所以,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健康概念里,许多生理方面的改变会被理解成健康问题。

这样,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更客观、更能够真实反应一个人各方面生理功能状况总和的概念,那就是生命的宽度。

人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无数次有丝分裂反复复制而成为成年人的,这个细胞不断增殖的过程,在生命周期里面,对应着生长、发育长大成人这个时期。青春发育时期以前,生命的宽度是一个不断变宽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虽然生命的宽度不是最宽,但是生命其实是非常健康的,因为,宽度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变宽。

身体各个生理系统共同支撑着生命的宽度,所以,生命宽度具有众多生理系统集成的特点,每一个生理系统的损伤或者缺少,必然或多或少影响到生命的宽度。人在生命早期生理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功能虽然没有达到顶峰状态,但是各系统是一致向着顶峰不断变宽的过程,而过了顶峰之后,就是各生理系统不断减弱的过程了,宽度开始变窄、生理系统不断走向崩溃。

人的生命宽度达到顶峰最宽的时间是30岁,此时的人各方面发育成熟了,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处于最佳的状态,而各个内分泌系统相互之间非常协调、平衡。三十岁以后,人的生长激素就停止了分泌,这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开始下降、肾上腺皮质醇代偿性分泌增多,我们很容易看到的中年以后发福、血糖升高、癌症增多,就是内分泌从30岁开始悄悄的改变了。更年期以后,生命的各个内分泌功能几乎全面下降,不仅仅是性激素降低,结果更是灾难性的,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脑神经功能“退化”,总的结果就是生命的宽度在变窄,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命宽度会越来越窄。

所以,人类在30岁以前,生命的宽度是越来越宽,30岁达到最宽;30岁以后,生命的宽度就越来越窄了。内分泌的改变,既是生命宽度变化的原因,也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生命宽度不断变化的现象。但是,什么原因导致生命周期里面内分泌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呢?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只能笼统的讲,是遗传因子决定的。我们现在对疾病的认识最大的成果就是发现了所有的慢性病都是遗传因子改变的结果,但是我们最失败可能就是至今为止都没有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遗传因子在改变、而且是全人类共同的规律性的改变。

4

生命的高度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生命的高度。很显然,生命的宽度是解剖性的、生理性的,也就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的物质活动。而心理和社会适用能力,都是生命的功能活动。这也就是说,生命的宽度是生命高度有多高的基础。

当一个人的健康水平越好,也就是其生命的宽度越宽时,必然决定了他的生命活动的结果越好,他的生命高度就越高。高度是宽度的反映和体现。很难想象一个宽度很窄的人能够有很高的生命高度,比如,脑卒中后卧床不起的人,生命宽度是大为缩小的,其脑功能、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必然也随之大大的降低。

5

宽度、高度和生命长度之间的关系

生命的长度既然可以达到岁以上,怎样才能实现呢?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敢不敢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前,主动的设计自己的寿命长短呢?在岁范围内,设计自己能活多长久,显然是可以的,因为宽度决定长度,宽度也同时决定着生命的高度。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长寿老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他们缺乏炎症,而有无炎症,是我们的免疫功能决定的。对免疫功能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内分泌功能的好坏。而内分泌功能的好坏,并不是一定要一昧的增强内分泌的功能,而是达到动态的平衡就好。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子宫肌瘤之类的妇科肿瘤,就是内分泌不平衡的结果,其雌激素的分泌非常的强。再看看那些岁以上的老人,外观看,他们确实太老了,这说明他们的宽度已经变得非常狭窄了,和他们年轻时候比较,他们的机体已经严重萎缩变形了,但是他们仍然活到很好,没有炎症,说明他们的基本免疫功能还在,生命总的宽度变窄,但是各系统之间的平衡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知道,30岁以后使宽度逐渐变窄的最早的一个生理系统改变就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这是绝大多数人还不到7、80岁的年龄活着活着就死了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的皇帝因为三宫六院的事情太多,现在研究已经证明,男性射精会导致炎症,所以大多数皇帝都是弱不禁风的,因为免疫力下降、身体充满了炎症。对鲑鱼等动物的研究也证实,雄性动物交配完毕后,身体里充满了炎症细胞,很多种类的雄性生物甚至交配完成了就死了。这些观察和研究其实都指出了寿命的长短和炎症是密切关联的,病毒感染的结果是炎症,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炎症,糖尿病、肺心病、肾炎,通通都是炎症,肿瘤也是和炎症密不可分的,所以,人类的老年慢性疾病的程度是由炎症的严重程度决定的,拥有慢性疾病的人,就有慢性炎症,要长寿到岁以上,是无法想象的。

要是能够克服各种慢性疾病,消除体内的炎症,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细胞免疫功能,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长寿下去,这意味着需要我们长期保持住生命的宽度。

6

用什么方法保持生命的宽度最理想

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从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表观遗传学、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外科手术、药物学等等各个方面去向生命的长度挑战,各路研究大军都向着生命的长度进军,所以我们就有了看都看不过来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

那一种方法最有效?

这要先看看生命长度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再漫长仍然还是生命,所以生命的长度、宽度的本质就是生命自己,而生命的高度,则是生命的功能表现。

那么,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是食物!不是药品,也不是基因工程产品。所以,延年益寿最理想的方法还是食物,用科学的营养学方法营养生命、消除炎症、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

为什么药品不能延年益寿呢,这个问题太简单,因为生命是进化而来的,吃食物是生命过程、进化过程的纯天然过程,再自然不过了,完全彻底的满足上亿年的生命进化机制。药物归根到底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再聪明的天才科学家能不能解密亿万年的生命进化机制?不可能的!既然科学家不能说清楚生命进化、生命长度的机制,怎么能够设计出挑战进化机制的物质呢?科学家是人,药物是科学家人设的,所以药物是人造的。在生命面前,只有遵循进化的机制,才能找到延长生命的方法。现代科学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为人类认为设计出来了多少药物,而是深刻揭示了大自然的某些奥秘,包括生命的奥秘。

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可能在几亿人中有那么一位,岁以上的老人,那就是几十亿人才出现一位。而亿万富翁就多如牛毛了。如果仔细看那些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就会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是通过吃某些药品或者通过某些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达到长寿的。他们的长寿是偶然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这些偶然现象后面的必然性规律,那就是吃日常饮食、缺乏炎症,这两条是共同的特点。

于是,我们可以回答,人的生命宽度是可以适当加以调整和控制的,人的生命长度、高度当然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加以设计和控制。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yfzl/1172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