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特征与疾病辨别

时间:2021-2-24来源:患病影响 作者:佚名 点击:

水肿的出现可能预示着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水肿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特发性的,可能是局部性问题,也可能是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疾病引起的,水肿的位置、特点不同,往往提示着不同的原因。一些疾病的水肿特征明显,应及早发现。

水肿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今天聊聊常见的几种全身性水肿常:

心源性水肿

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低垂部位,先见于下肢,下肢水肿多于下午后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逐渐遍及全身,并伴有胸腹腔积水,常有心脏病病史和心脏病体征,多见于右心功能衰竭。

肾源性水肿

特点是疾病早期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足踝部开始,以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凹陷性水肿,严重后逐步扩展致全身水肿,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肾性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等其他肾脏疾病表现。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是肾性水肿最常见的疾病。

肝源性水肿

特点是常先有腹水,水肿多发生在下肢,全身性水肿较少见,按之呈凹陷状,并常伴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常见于肝硬化。

营养不良性水肿

特点是水肿出现前常有消瘦、肌肉松弛,贫血,面部、皮肤苍白,四肢无力,怕冷,精神不振或易激动等症状。水肿常为全身性,发生较慢,以下肢为明显,按之呈凹陷状。常见于营养缺乏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严重贫血)。

黏液性水肿

特点是水肿按压不凹陷(粘滚性),颜面及下肢出现水肿,严重时全身均可累及。同时伴有无力、怕冷、皮肤苍黄而干燥、毛发脱落、反应迟钝、便秘、贫血、女性月经紊乱等。多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紊乱疾病所致。

药物引起的水肿

有些药物也有可能引起水肿,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激素类药、含有甘草的中药等。如果长期服用含有利尿剂的减肥药,一旦停止服用,也可能引起水肿。

中医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千年来中医积累了非常有效的辨证经方,例如:

·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为治法的越婢加术汤。

·以宜肺解毒,利尿消肿为治法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为治法的胃苓汤合五皮饮。

·以分利湿热为治法的疏凿饮子。

·以温阳健脾,化气利水为治法的实脾饮。

·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治法的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中医认为水肿为常见病,外感内伤均可引起,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以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成本病,其中以肾脏为本。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表实热证多为阳水,里虚寒证多为阴水,但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转化。

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宣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以扶正为法。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

在调摄上,应特别注意水肿时忌盐,预防外感,避免过劳等。水肿消退后,还要谨守病机以图本,健脾益气补肾以资巩固,以杜绝其复发。

这是一个专业肾脏病管理小程序,识别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hbyx/1244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