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血液病肿瘤患者必读
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805/4925638.html
在临床中,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问:“医生,我是白血病,饮食方面有什么注意事项”;“我患肿瘤,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这都牵扯到食疗的问题,今天利用微课时间,和大家聊聊食疗的话题。
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十分丰富,是为中医天然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后又有《食疗本草》等饮食疗法专著相继问世。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例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所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他同时还指出药疗与食疗的不同之处:“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他并引用扁鹊语:“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从中医理论的分析与实践中可以得知,我们所食用的食物几乎均可以用作防病治病。如人们常食用的“粳米”,在《食鉴本草》中就记载着,它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泻痢”的作用;又如”葱”,李时珍认为,它能除风湿麻痹、通奶汁、散乳痈。
自古以来有”良药苦口”之说,这说明药物是很难下咽的。而食疗方法是把食物制咸汤、饮、粥、饭、面、饼、膏、酒、羹及各种可口的菜肴,即使配用了苦药,经巧妙烹制,也可变得可口欲食。如马齿苋,味酸略苦,把它与猪瘦肉同用,调配上味精、精盐,制作成包子食用,不仅有清热解毒、治疗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等功效,其味道也会变得鲜美可口。
食疗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食疗成果已有不少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如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症;应用红枣防治贫血症;应用木耳防治眼底动脉出血症以及用百合、马齿苋、苦瓜等防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不同的是食物每天都要吃,而药物则不然。所以,历代医家都认为药疗不如食疗方便快捷。
食药同源,食药同理,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如采用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以补益阴阳气血或调补胃气,进而达到防治疾病之效。而从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山药、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以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食疗
药疗
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缓
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急
无毒副作用
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少之分
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
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
满足心理要求
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
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
直接治疗
饮食的治疗作用是从三方面来体现的
1.补——补益脏腑
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病证称为“虚证”。根据虚证所反映的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还可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以及气虚、血虚等等。主要表现如心悸气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食入不化,咳嗽虚喘,腰膝酸软等。
中医主张体质虚弱或慢性虚证患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滋补。[例如]如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胎盘粉用于补肾强身,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
米面果菜等也有改善人体机能,补益脏腑气血的作用。[例如]如粳米可补脾,和胃,清肺;荔枝甘温能益血,益人颜色,身体虚弱、病后津伤都可用它来滋养调摄;花生能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营养不良、乳汁缺乏皆可用以补虚益气;黑芝麻有补血、生津、润肠、乌发的作用;银耳有益气生津等作用,可用于肺脾两虚、津亏阴虚体弱之人等。
2.泻——泻实祛邪
外部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或内部功能的紊乱和亢进,皆可使人发生疾病。如果病邪较盛,中医称为“邪气实”,其证候则称为“实证”。同时又有正气虚弱的表现,则是“虚实错杂”。此时既要针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调理,又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谓“祛邪安脏”。[例如]如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积,薏米祛湿,藕汁治咳血,赤豆治水肿等。
有些食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除营养作用外,还有调节脏腑功能、清解热毒等作用。李时珍说:“鸡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3.调——调整阴阳
人体的生理机能只有在和谐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维持,从而处于健康状态,免受病邪的侵袭。生活中,饮食得当则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另外,对因为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疾病状态,利用饮食的性味也可进行调节。根据阴阳失调的不同情况,可有扶阳抑阴、育阴潜阳、阴阳双补等很多方法。[例如]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选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而阴虚的人当用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
在日常生活中,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品。[例如]瓜果、蔬菜中性寒者偏多,如梨汁、藕汁、橘汁等,可用于清热、止渴、生津;西瓜、茶水等,可清热、利尿;萝卜、甘草可治外感喉痛;芫荽、荆芥能清热、解毒;赤小豆、白扁豆可清热除湿等。
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品。[例如]调味品中性热者偏多,如胡荽面、姜糖汤可温中发汗;辣椒、生姜能通阳健胃;胡椒、茴香可治胃寒疼痛;小茴香和石榴皮煎服可用于治疗痢疾;葱白和生姜煎服可用于治疗风寒外感;大茴香炒焦研末,红糖调和,黄酒冲服可用于治疗疝气疼痛等。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聪耳(指增强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指增强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鲍鱼、螺蛳、蚌。
生发(指促进头发的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指润发、美发)类食物:鲍鱼。
乌须发(指头发早白早黄者得以恢复)类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长胡须(指不生胡须的男性)类食物:鳖肉。
美容颜(指润肌肤、助颜色等)类食物: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
健齿(指使牙齿坚固、白洁)类食物:花椒、蒲菜、莴笋。
轻身(指消肥胖)类食物: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
肥人(指改善瘦人体质,增加肥胖)类食物: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
增智(指益智、健脑等)类食物: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指增强志气)类食物:百合、山药。
安神(指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食物: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
增神(指增强精神,减少疲倦)类食物:茶、荞麦、核桃。
增力(指健力,善走等)类食物:荞麦、大麦、桑椹、榛子。
强筋骨(指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以及体力)类食物:栗子、酸枣、黄膳、食盐。
耐饥(指使人耐受饥饿,推迟进食时间)类食物: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指增强食欲、消化等能力)类食物: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
壮肾阳(指调整性机能,使阳痿、早泄等复常)类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菠萝、樱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
种子(指增强助孕能力,也称续嗣,包括安胎作用)类食物:柠檬、葡萄、黑雌鸡、雀肉、雀脑、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
饮食的禁忌原则中医学在病人的饮食禁忌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古代医药学家把患病期间所忌食的食物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医所指的饮食宜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饮食宜忌概念涉及到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等方面。而狭义的饮食宜忌概念仅包涵饮食与病情方面的禁忌。
(一)依据病症属性确定禁忌
机体患病有寒热之分,治病用药就有散寒、清热之别。故患寒性病证者当禁食凉性食物,如生冷水果、萝卜、竹笋、菜瓜、绿豆芽等蔬菜及清凉饮料;患热性病证者当禁食热性食物,如酒、葱、姜、蒜及牛肉、羊肉、鹅肉等。病症表现有虚实的不同,治病用药就有补虚和泻实的区别。虚证病当忌食具有消削、攻克的食物,如芊类、瓜、豆等;实证病当忌食有滋养、补寒等阻碍邪出的食物,如肥腻的肉类,收涩的酸果类,壅滞的瓜、豆、果仁等。
1.阴虚证者忌用温热性质的药膳,以免更伤阴液。阴虚证的主要表现:午后潮热、颧红、盛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目涩耳鸣、腰腿酸软、舌光红、脉细数。
2.阳虚证者忌用寒凉性质的药膳,以免更伤阳气。
阳虚证的主要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头眩嗜睡、自汗.水肿、尿清便溏、舌淡胖嫩、脉弱。
3.温证者忌用滋腻性质酌药膳,以免助温生痰。温证的主要表现:头重而昏,胸闷,腹胀,肢体沉重酸困,甚至水肿,小便浑浊,大便溏泄,妇女带下,舌苔厚腻,脉濡。
4.热证者忌用温热性质的药膳,以免助热伤阴。热证的主要表现;发热、面红、目亦、口唇干燥、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
5.燥证者忌用燥热性质的药膳,以免更伤津液。燥证的主要表现:唇焦舌燥、咽干、口渴少津或无津、皮肤干燥或枯瘪、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质干红、脉细数。
6.寒证者忌用寒凉性质的药膳,以免助寒伤阳。寒证的主要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手足逆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苍白、脉迟。
7.实证者一般不宜食用药膳,以免恋邪不去,延长病程。实证的主要表现:发热、烦躁、气粗、痰多、胸部满闷、腹部胀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涩痛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但是,虚实夹杂者仍可酌情食用恰当的药膳。
8.表证者一般不宜食用药膳,以免恋邪不解,延长病程。表证的主要表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肢体酸痛、苔薄、脉浮。患表证者应待表证解除后再酌情食用药膳。
(二)依据临床病情确定禁忌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食物各有一定的性味功效,并可以治疗与其对应的病证,而对其他病证则无效,食后甚至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病人应当了解一些基本食疗知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凡属性寒凉味苦的食物,易伤阳气,病属寒证、阳虚者禁用;凡属温热味辛之品,易伤阴血,热证阴虚者忌用。凡属有升浮作用的食物,不宜用于病势逆上诸证,如呕吐、喘证、呃逆;凡属有沉降作用的食物,不宜用于病势陷下诸证,如泄泻、脱肛。凡属有破气攻积作用的食物,则正虚病人应当慎用;凡属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偏于扶正的补药易于恋邪,则邪实之人应当慎用。如急性炎症、痔血、高热病人,忌辣昧、胡椒、老姜、羊肉、狗肉、烈酒、煎炸品等发火之物;凡属胃寒疼痛、腹泻、哮喘、肢冷病人,忌螃蟹、田螺、西瓜等食物;凡属风湿病、皮肤湿疹、肝胆病病人,忌食发湿、动血、动气之物,如竹笋、芋头、慈菇、胡椒、羊肉、莲子、芡实等;凡属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病人,应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凡属皮肤疾患,应忌食葱、韭菜、大蒜及猪头肉、鱼、虾、蟹;气滞而引起的脑闷、腹胀、两肋胀痛,忌食豆类和白薯等。
(三)依据病人体质确定禁忌
不同体质的人,患不同疾病,都有它具体的饮食禁忌。也就是说每个人或每一种病宜吃什么,不宜吃什么。是根据体质与疾病的症状选择食物的,不宜吃什么即忌口,忌口是为了防止和避免病情恶化,或防止进食某些食物发生不良反映的一种措施,中、西医同样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①形体白胖、面色无华、形寒肢冷、唇淡口和等阳虚体质者,应忌苦味、凉寒食物,如菜瓜、竹笋、柿子、石榴等;
②形体虚弱,口燥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饮不解渴、少眠心烦等体质者,应忌辛温、辛热食物,如姜、椒、蒜、韭菜和火烤、油炸等;
③体形肥胖、中脘痞满、口甜黏、身重如裹、大便不实、口干不饮等痰湿体质者:应忌酸寒食物,如柠檬、酸梅汤、枣等;
④肤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黯黑、肌肤甲错、丝缕斑痕、瘀血体质者,应忌苦、酸、寒性食物,如苦菜、石榴等;
⑤面色苍白、气短懒言、乏力眩晕、心悸健忘等气血两虚体质者,应忌苦味、寒凉食物,如槟榔、荸荠等。
(四)依据不同年龄确定禁忌
近年来,在儿章和老年人营养方面所出现的偏差,归结一点,也是对其饮食在年龄方面的宜忌注意不够。
中医主张,不同的年龄,饮食的宜与忌各不相同。中医认为,儿童是体质娇嫩、纯阳之体,应忌食辛热、补气、温里、助阳的食品和补品。婴幼儿常因饮过量牛奶,吃过量巧克力、人参糖、鱼、肉、蛋、禽等食品而导致肥胖病,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乃至发生内分泌紊乱。中医认为,一般老年人的体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临床多表现为口千、舌燥、口渴、眩晕、面赤、烦躁、性急、肢麻、身颤、便秘等。调养也应多食清淡食品;如需补益,也宜进食平补、清补之品,如乳、蛋、豆制品等。羊肉、狗肉、海虾、鹿胎、鹿茸、人参,以及各种“鞭酒”对无特殊病症的老年人均为禁忌之例。
(五)依据地域气候确定禁忌
根据气候地域的不同,其饮食宜忌一般认为:居住在高寒、寒湿地区者,以多食辛温、辛热、助火、补阳类食物为宜,如花椒、辣椒、羊肉、狗肉等。而寒凉食物,如莜麦、荞麦、苦瓜,以及冷饮、冷荤等则为忌。居住在温热、湿热地区者,以多食辛凉、甘凉、甘寒、清凉降火性质的食物为宜,如水果、蔬菜、冷食、冷饮、冷荤、河产品、海产品等,而辛辣、助火、补阳类食物则为禁忌。
祖国医学也早已注意到过分强调忌口,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因此,主张忌口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声。如金代医家张从正已认识到过分忌口的不对,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曾记载一例久泻病人,给服羊肝而愈,他认为病人的高度消瘦与病情迁延难愈是”忌口太过之罪也”。清代叶桂也说过:“食入自适者,即胃喜为补”。都是主张灵活掌握饮食宜忌的实例。
关于我们:医院(原淄博医院)始建于年,是由中医血液病、肿瘤专家黄衍强主任医师创办的一家以治疗血液病(白血病)、肿医院。中国有个延安,山东有个延强,山东医院,血液病、肿瘤患者康复的希望。
单位:医院
- 上一篇文章: 做好预防肺结核为健康保驾护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