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常见的肿瘤疾病适合做介入治疗

时间:2020-9-7来源:肺肿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同其他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患者的血管通路到达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采取支架植入、球囊安放等治疗措施,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通过介入手段,可以快速准确的到达出血部位,进行止血。介入治疗创伤较小,对于肿瘤较大、身体不能耐受开放手术或者传统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治疗。针对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过程、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效果、哪些肿瘤适合介入治疗等问题,下面就由医院介入科刘日南主任作出解答。

名医推荐

刘日南:介入科主任

年在当地率先开展介入治疗,医院介入专家团队业务联合心脏冠脉造影、支架植入等心内介入与外周介入手术术式30余种,完成介入手术余例。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具体是怎么处理的?

膝上动脉外周血管病,需要进行球囊扩张狭窄段,改善下肢的血供情况。膝下的动脉通过球囊来扩张,改善膝下的血管狭窄。对于糖尿病人会尽量减少血管腔内的支架植入,通过旋切动脉腔内的斑块和狭窄部位的斑块,让血流通畅。

如图:

图1:DSA造影显示股浅动脉中段闭掉(红色指示部分)

图2:导丝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DSA再造影显示,闭塞段血管成功打通,血流通畅

介入治疗对出血性疾病有效果吗?

很多有出血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难以手术的病人、术后出血的病人最好接受介入治疗。如消化道大出血、肺咯血、胃出血、胆囊吻合口的出血、妇科大出血,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造影,可以准确的找到出血的部位并进行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如图:患者女、33岁,引产后急性大出血,DSA造影后发现双侧子宫动脉异常染色(红色箭头所指示区域)

图2:经DSA造影精准找到出血血管后进行血管栓塞,DSA再造影显示出血血管范围消失

又一病例:患者35岁反复大咳血、呕血,影像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

DSA造影发现确定左肺上叶支气管动脉染色异常,红色箭头所指示黑色范围如图:

术中用医用海绵进行血管局部栓塞后,再用DSA造影显示局部染色消失

哪些常见的肿瘤疾病适合做介入治疗?

肺癌、肝癌、肿瘤、深部的淋巴等常见肿瘤疾病结适合做介入治疗。病人的身体条件不太适合做手术切除,或者病人的体质比较差,不能耐受化疗或者放疗,均适合进行肿瘤的介入治疗。

患者老年男性,影像诊断左肺肺癌,病理进一步诊断为肺鳞癌,基础疾病较多,最后选择介入治疗。如下图:

介入栓塞化疗灌注3周期后再复查,如下图:

肿瘤明显变小消失

介入治疗对肿瘤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对病人的损伤和副作用也相对小一些。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通过血管通路到达病灶,扩张狭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除了血管闭塞外,介入治疗还可以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对于年老体弱的大出血患者,通常机体难以耐受开放手术,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来进行止血。部分机体情况较差的癌症患者,也可以利用介入治疗干预癌症进程。

介入治疗咨询

长按识别

转载注明  http://www.pbemw.com/fzbcs/1155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肺肿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